美國和臺灣《21世紀貿易倡議》新回合談判落幕

【看中國2024年5月4日訊】經過為期5天的馬拉松式面對面討論後,美臺《21世紀貿易倡議》(U.S.-Taiwan Initiative on 21st Century Trade)最新回合的談判5月3日於臺北落幕。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會後發布書面聲明表示,雙方已針對第二批協定的提案內容交換意見,包括農業、勞動和環境領域,「會談饒富成效」,未來也將定期討論,以達成共識。

美方聲明稱,自2023年8月進行上一回合面對面談判以來,美臺代表在AIT及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的主持下進行多次期中視訊會議,雙方力求達成《美臺21世紀貿易倡議》的第2批協定。

臺灣談判代表則呼籲,美國加速核准臺灣農產品銷往美國,以助臺化解中國的經濟脅迫。

繼1年多的談判後,美臺2023年6月於華府簽署《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涵蓋關務行政及貿易便捷化、良好法治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中小企業等5大議題。

雙方去年8月於華盛頓舉行第2階段的第一回合面對面實體談判後,第二回合談判於4月29日到5月3日移師臺北舉行,議題聚焦農業、勞動與環境,由負責中國、蒙古與臺灣事務的美國助理貿易代表特里·麥卡廷(Terry McCartin)率領代表團參與談判,成員包括美國農業部、勞工部、國務院及美國在臺協會(AIT)官員等。

臺媒《中央社》報導,臺美雙方於第2階段談判中就勞動議題初步達成共識。其中,美方關切不同階段的供應鏈,若發現有強迫勞動的情況時,應予以制止,臺灣也應禁止進口或下架這類產品;不過,臺灣目前尚無相關法制,後續將探討如何建立法制基礎與人力,藉此保障人權。

該報導引述臺灣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楊珍妮的說法稱,勞動議題涉及國際勞工組織(ILO)規定,臺灣須瞭解國際間勞工與ILO規定等,美臺雙方須互相比對各自的國內法規。

在農業方面,臺灣呼籲美國協助化解中國對臺的經濟脅迫,並促美方開放臺灣農產品輸美。臺灣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表示,臺灣爭取鳳梨(波蘿)、芒果、肉鬆與香腸出口至美國,其中鳳梨、芒果曾遭中國片面禁銷,盼美方能助臺抵制中國的經濟脅迫,雖然美方無法承諾何時會批准臺灣農產品銷往美國,但他說,他相信美方已知悉臺灣的提議。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