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失 香港氣數已盡遲早玩完(圖)
香港 中環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5月3日訊】日前,有署名單偉建的人在報章發表長文,標題為「香港的魅力」。此人列舉一些數字,企圖證明「他的朋友」羅奇不久前斷言的「香港玩完」觀點是錯的。
他的依據是:離開香港的美國人又都回來了,香港人移民英國表面上有15.76萬人,實際只佔擁有英國國民(海外)身份的540萬人的不到3%。香港有國安法,英國也有國安法。香港股市下跌,但股市不能預判經濟,香港經歷股災,每次都「最終反彈」。內地經濟退潮,但香港經濟與內地的關聯遠小於與美國的關聯。
單偉建認為香港有「如此的魅力」,是有得天獨厚的體制特點,開放、自由、司法獨立、資本自由進出、貨幣自由兌換、稅率低、允許多重國籍、中英都是官方語言,既是華人社會也是國際社會,還有安全、交通便利等等。這麼優越的條件,為何搞到香港政府要以搞夜市來提振經濟?
羅奇是前摩根史丹利首席經濟學家,長期是中國概念「大好友」,前不久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標題為「我沉痛地說,香港已經玩完」。這個號稱經濟學家的單偉建,「唔抵得」羅奇此一說法,因此挖空心思羅列一堆理由來反駁他。
香港是不是玩完,在我看來,與所有這些數字與現象都無關。一個國家或地區,是禍是福都有自己的「命數」,香港氣數已盡,遲早玩完,原因只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失,從前擁有的發展機遇,一去不復返。
所謂天時,便是所處時代的主客觀條件。香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經濟起飛,那時中國遠未開放,香港為英國殖民地,得天獨厚,以自由法治與港人的國際視野開拓市場。七八十年代香港工廠代工收音機、錄音帶、電子錶、相機等,紡織與製衣都成行成市,當時滿街都是工廠招工廣告。九十年代大陸改革開放,港商又到珠江三角洲投資設廠,前鋪後廠,又趁勢而興。當時大陸落後閉塞,海運、貿易與金融都借重香港,香港更佔了大便宜。
這個「天時」,現在早已一去不復返。近年大陸經濟改觀,獨自與各國做生意,深圳、寧波、上海港口吞吐量都在趕上或超過香港,香港航運、貿易與金融不可避免遭遇重擊。
香港從前的地利,是與大陸一河之隔,來往方便,「前店後廠」模式,與大陸廠商配合默契。九七後香港仍佔有一國兩制之優勢,補大陸行事不便之不足,仍有變通的空間。但反送中國安法後,香港原有的體制優勢逐漸削弱,大陸與西方交惡,產業鏈外移,香港原有的優勢變成劣勢。香港局處一隅,一腳踏空,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香港的地利之便逐漸喪失。
至於人和,不提便罷,一提更心堵。習近平上臺後與西方先進國家全面交惡,今日已勢成水火。美國與盟友對中共實施全面圍堵,高科技堅壁清野,外交上圍追堵截。中共與人為敵,香港也被中共拖累,李家超、張舉能等香港權貴被美國制裁,李家超倒也罷了,張舉能被制裁,證明美國對香港法治「冇眼睇」。香港在國際上原有的獨立關稅地位備受質疑,連香港駐美代表處所在街道,都即將改名為黎智英道,擺明美國人「明剃香港眼眉」。
香港被西方民主國家排擠,香港原本擁有的「人和」日日折損,跨國公司總部紛紛搬到新加坡,中區甲級寫字樓空置率明顯升高,外國銀行高管執包袱走人,外國人來香港,都會被提醒安全有疑慮。
外部如此,香港中產家庭紛紛棄港,即使只去了英國16萬人,但如加上美加澳臺等其他國家,那離開香港這個傷心地的知識精英,就絕不在少數。這些走的人都是各行業翹楚,是建構香港經濟活力的中流砥柱。他們擁有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他們的國際視野與人脈,都是無法取代的,這幾十萬精英留下的職位空缺難以填補。
一個城市的發展與淪落各有前因,能不能保持優勢,端看天時地利人和之配合。香港天時地利人和皆失,最根本的原因,是習近平的倒行逆施,國進民退,放棄市場經濟國策,走回計畫經濟老路。自國安法和二十三條後,香港處境更每況愈下,「趕客」唯恐不及。個別數字有起落,具體行業有升降,但總的大勢卻不可逆轉。
香港氣數已盡,今日之低,必然是明日之高,低處未算低,唯有一路沉淪下去。這不是羅奇說了算,更不是單偉建說了算,是香港本身的內在外在條件說了算。羅奇是高人,有先見之明,以今日之我打倒昨日之我,不但有智慧,更有常人難及的膽識。
誰面對窘境,誰路路通?誰孤家寡人,誰盟友遍天下?誰憑實力說話,誰以大話代替實力?無需專家,人人有眼睇。單偉建唱好香港,只是為取悅中共和李家超而已。
(文章由作者授權轉載自顏純鉤facebook臉書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