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節」從何而來 中共騙局被揭(組圖)


五一期間,中國人慶祝的所謂「五一勞動節」引發討論。(圖片來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5月2日訊】(看中國記者黎小葵綜合報導)以往的五一假期,大陸民衆不是選擇外出遊玩,就是宅在家中「放飛自我」,今年比較特別的是,不少人提出一個疑問,就是中國人慶祝的所謂「五一勞動節」從何而來,並展開一系列的討論。

5月1日開始微博流傳一段北京清華大學孫立平教授的説過的話,他說:餘生要做一件事,就是搞清楚是誰第一個把「國際勞工節」翻譯成了「國際勞動節」。



微博流傳一段孫立平説過的話:餘生要做一件事,就是搞清楚是誰第一個把「國際勞工節」翻譯成了「國際勞動節」。(圖片來源:微博)

中國文明網報導,中國人慶祝的「五一勞動節」可追溯至1918年,當時一些知識份子在上海、蘇州等地向民衆散發介紹「五一勞動節」的傳單,並將「勞工權利」、「勞工尊嚴」、「勞工神聖」等全新的觀念引入中國。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工人走上街頭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集會,爭取8小時工作日,主題就是「勞工神聖」。1949年中共建政後統治中國大陸,將每年五一定為「勞動節」。

但是,儘管中國《勞動法》明確規定,「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週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雇主應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 規定》第5條也規定:「因工作性質或生產特性的限制,不能實行每日工作8小時、每週工作40小時標準工時制度的,依照國家相關規定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可是中共官方的規定似乎從未真正落實、執行。

例如,在政府大力支持下,中國網際網路大廠鼓吹「996」工作模式;外賣小哥風雨來、雨裡去,一週有單休機會都算奢侈等。

與此同時,中共官媒還宣稱,每年的五一勞動節,黨和政府都要對「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進行表彰。

瑞銀集團2018年發布的《價格與收入》調查報告中曾提及,在全球77個主要城市中,北京人平均每年工作時間2096小時排名第22位,比上海人的平均每年1987小時多了整整109小時,按照8小時工作日計算,相當於北京人比上海人每年多上14天班。休閑之都巴黎每人每年工作時長只有1663小時,比北京足足少了54個工作日。

無獨有偶,2018年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統計數據顯示,當月中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6小時。若按照52周折算,並扣除13天法定假期,相當於年工作時長2272小時,排名世界第一。

國際勞工組織2023年的數據仍顯示,工作時長排名前10的國家中,中國以每週46小時的工作時間位居榜首,高於國際勞動組織規定的每週最大工作時長35小時。

相比之下,德國人每週平均工作時間為26小時;美國人每週平均工作時間為34小時;加拿大人每週工作時間為33小時;澳大利亞人每週平均工作時間為32小時。

值得一提的是,各國每週平均工作時間統計已經包括了法定假日和年假等相關因素。

根據相關數據對比不難發現,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工作時長就明顯很長。

有網友海外網路社交X平臺評論說,「商鞅的御民五術裡有一個就是疲民,只有讓老百姓總是有做不完的事,他們才沒有時間取想其他的事情。更有利於統治,所以,共產黨不會在意你做事的效率,而會在意你會不會瞎折騰。」

 

 

也有網友直言,「所謂人類進步,唯一的直觀標準就是:工作時間越來越短生活時間越來越長。一切與此相反的,不管說得多麼天花亂墜,皆為騙局!」、「繁重的勞動不僅能摧毀一個人的身體,更能摧毀一個人的尊嚴!一身塵土,一身汗味的人,生活是卑微的,勞動只是爲了活下去,僅此而已…勞動與光榮無關!」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