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至3月底 11萬人經人才計劃來港(圖)


香港特首李家超(香港政府新聞處)

【看中國2024年4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綜合報導)特首李家超30日上午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他表示上任後推出的一系列「搶人才」已經奏效,截至今年3月底,已有約11萬人經各人才計劃來港。其中「高才通」人才在香港的收入中位數約為5萬元(港元,下同),每年可以為香港帶來約340億元的直接經濟貢獻。

大陸方面28日宣布,5月6日起放寬持商務簽注人士來港安排,逗留期限由7天增至14天;商務簽注可以「全國通辦」,申請人由以往需要在戶籍或居住地申請,變成可以在全國各地申請。此外,大陸居民申請香港人才簽注的適用範圍由大灣區內地城市,擴展至北京和上海。傑出人才、科研人才、文教人才、衞健人才、法律人才及其他人才均可申請「一簽多行」簽證赴港,有效期一至五年,每次停留香港最長30天。

李家超稱,系列措施會惠及全國一億多個個體工商戶,進而刺激更多大陸人才來港,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會以乘數複式增長。

李表示,會繼續和中央緊密匯報香港的情況,商討及爭取更多惠港措施,包括爭取開放更多個人遊城市,讓更多大陸高消費群來港自由行。

在「搶人才」方面,自上任後,李家超推出了「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一般就業政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等,亦取消了優才計劃的配額。他指,截至今年3月底,已有約11萬人經各人才計劃來港。其中,「高才通」截至今年3月底共收到約77,000宗申請,共有近62,000宗已獲批。

他續指,根據調查,「高才通」人才在香港主要從事管理及專業工作,收入中位數約為5萬港元,約四分之一收入更高達10萬元或以上,約一成更達到月入20萬元或以上。他們不少攜同配偶來港。單以去年計,配偶人數超過21,000人,他們普遍年輕,超過一半是40歲以下。部分亦開始投入職場,當中大多從事較高技術的工作,月入中位數約3萬元,約一成更達10萬或以上。

李家超估算,「高才通」計劃每年可以為香港帶來約340億元的直接經濟貢獻,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約1.2%。他宣布,為了更多吸納人才,下週政府將一連兩日舉辦首次「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包括海內外政界、學術、商業等界別的領袖會出席,預計總共會吸引超過7,000人參與。

五一將至,有消息指本港最低工資檢討機制引入「可加不減」方程式,按此方程式計算,最低工資僅加1.8元至41.8元。李回應指,最低工資委員會已提交報告,政府很快會作決定,屆時會向大家公布。他希望作出的決定能達到幾個目的,包括方法不太複雜,大家容易明白,而且大家都能清晰知道在處理最低工資問題上的可確定性和可預知性。

本月香港管制即棄塑膠製品條例生效,很多市民認為「走塑」擾民。李家超表示,他觀察到的「走塑」平穩且有序,市民正在逐步適應新的「走塑」要求。他承認過程中有改善空間,稱會留意市民在第一階段「走塑」階段的反饋,再決定下一步怎樣做。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