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多讀書?蘇東坡給出了最好的答案(圖)


蘇軾曾說過:「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圖片來源:手繪插畫Winnie Wang/看中國)

無論古今,總有不少讀書人會奉勸大家讀書。只是,讀書究竟有什麼用途呢?蘇東坡曾經說過:「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當一個人深度、海量閱讀之後,你會發現,面臨的各種困境,都能夠走出去,周圍不讀書的人是無法相提並論的。現在,跟大家一起閱讀蘇東坡的幾首詩詞,從中找到讀書的理由和方法。

一、

人在低谷時,讀書就是「上坡」。

《柳氏二外甥求筆跡》:「退筆成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腳,莫厭家雞更問人。」

外甥柳閎、柳辟非常喜歡書法,就向蘇東坡求教。

蘇東坡則以詩句回答了外甥的疑問:讀書萬卷,可以通神。就是種地的人,也能走到千里之外去。

與其說蘇東坡在鼓勵外甥讀書,不如說是在講述自己的過往。

從小到大,他都努力讀書,故能一舉成名天下知。當時作為主考官的歐陽修,在一次跟兒子歐陽奕論文時,因蘇東坡的才采而感慨道:「更三十年,無人道著我也。(三十年之後,無人再談論老夫)。」歐陽修居然還說:「老夫當退讓此人,使之出人頭地。」

蘇東坡家,祖輩種地,父輩開始讀書,到了孫輩就崛起了。這是三代人的接力賽。

每個人出生,都是懵懵懂懂的;成年之後,人生是有低谷的。要改變現狀,就要努力讀書,從而找到出路。

把書讀薄了,腳下的墊腳石就多了、厚了。

有人說:「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書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書可以。」

與其在低處瞎折騰,不如讀書,厚積薄發。

二、

人在生死之間,讀書就是「保命」。

《獄中寄子由》:「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蘇東坡做官時,王安石做宰相,主持變法。

蘇東坡反對變法,還因為多言,捲入烏臺詩案,被抓入獄。

一介書生,到了牢獄,日子過得非常苦。他寫下詩句,送給弟弟蘇轍,希望弟弟照顧一家老小。

按照規矩,蘇東坡的詩句,要給皇上過目。

皇上看到蘇東坡的詩,感受到了兄弟情深,於是有了放過蘇東坡的想法。加上北宋有不斬殺讀書人的老規矩,因此蘇東坡就順利出獄了。

類似的情況有很多,因為讀書多,躲過了生死的災禍。比方說,歐陽詢,本是南朝大臣的後代,但是因為才華出眾,被隋朝重用,躲過一劫;唐朝建立後,他又因為才華,躲過一劫,成為唐朝的紅人,家人也因此保全了。

讀書的人,總是被人仰望,因此遇到危險,有人會愛惜才華,因此放人一馬。

三、

人在負債累累時,讀書就是「賺錢」。

《豬肉頌》:「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蘇東坡離開牢獄,就被貶黃州。

官職小了,工資低了,加上其父親在京城買了房子,負債累累。

如何讓家人過得好一點,又不多花錢?蘇東坡想到了,把廉價的豬肉變成美食。他還帶著家人種地,開荒,把農學也用到了極致。

蘇東坡把書裡的做菜方式,付諸實踐,自己變成美食家,也帶動地方的養豬戶,改變了生活狀況。

同樣蘇東坡還研發了東坡魚,東坡肘子等。

「書中自有黃金屋」,古人並沒有說錯,雖然庸俗,但是很管用。

現在你多讀書,找工作容易,得高工資有可能,創造新技能也概率更大。這就是一輩子用不完的經濟基礎。

四、

人在孤獨時,讀書就是「交友」。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棲遲那可追。」

蘇東坡寫過很多鼓勵、結交朋友的詩詞,因此他走到任何地方,都很受歡迎。

在古代,人生最好的出路,就是讀書,考取功名。因此蘇東坡的詩句,多半是鼓勵大家多讀書,讓人感到溫暖。

熙寧三年,朋友安惇,參加鄉試,結果名落孫山。蘇東坡就給予了最好的安慰,讓人重新精神滿滿。

除了鼓勵人讀書,蘇東坡還會欣賞別人創作的詩詞歌賦。

他在黃州的時候,聽到有人誦讀「官閑無一事,蝴蝶飛上階」。他馬上就問「這是誰寫的」。

接著,他找到了寫詩的人「朱司農」。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你沒有一點才華,結交朋友是行不通的,若都只結交酒肉朋友,是沒有什麼價值的。

事實上,讀書的過程,就是和書裡的人,寫書的人,進行了一次對話,讓人遠離孤獨,生活豐滿。

好朋友,是智慧很高,志趣相投的。

五、

人在晚年時,讀書就是「好心態」。

《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東坡的一生,沉沉浮浮,但是他從來不畏懼,不悲傷。

到了晚年,他被朝廷召回京城。

面對天大的好事,他也是波瀾不驚的。穩住了自己,內心有陽光,看什麼都是風景。

人生來到世上走一遭,活得痛苦,說明你的定力不夠,內心不安寧,承受不住人生的沉沉浮浮。

多讀書,萬事萬物都會看淡,也會看輕。

內心安靜了,風雨中,也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輕鬆。

六、

讀書的好處你知道了,那麼如何讀書呢?

《西塘集耆舊續聞》有一個故事。

蘇東坡在家讀書的時候,朋友朱司農來拜訪。

蘇東坡過了很久,才出來相見,說:「抱歉,我在抄寫《漢書》。」

朋友好奇,問:「如何抄?」

蘇東坡說:「抄三遍。」

原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你我,從今往後,努力讀書吧!「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本文留言

作者布衣粗食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