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小孩創作的詩 竟預言了未來(圖)


駱賓王,字觀光,義烏(今中國浙江義烏)人。(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許多詩人在小時候就展露不凡才華,像傳說身為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公元約626~684後),在七歲就曾作一首廣為傳頌的〈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細細思來,駱賓王幼時隨口所創作的這首詩,其實揭示了他的真實性格,並預示了他的未來。

據悉,在創作〈詠鵝〉的那一天,駱賓王正跟好友在水邊嬉戲,當時只見成群的鵝在清澈的水面悠悠哉哉的浮著水。忽然,一名客人指著鵝群要駱賓王即刻作一首詩。駱賓王思索了一陣,這就完成了靈氣十足的〈詠鵝〉,令聞者驚艷不已。

詩中,「白毛」對「綠水」,「紅掌」對「清波」,兩兩映襯之間,形成一幅色彩鮮亮的圖畫,而「鵝」字更同時代表了鵝的名字與叫聲。一開篇就接連出現三個「鵝」字,如若誦讀,簡直如鵝兒正在一聲接著一聲鳴叫,且一聲比一聲急促。至於「浮綠水」與末句的「撥清波」,令人不由聯想到鵝的動作讓水面泛起了漣漪,又似不斷發出拍打水面的熱鬧聲響,充滿了靈動意涵。

〈詠鵝〉讓駱賓王被讚為神童,而他在成年後,不負幼時盛名,繼續以卓越文采擔任著王府的幕僚,後來則升任為侍御史。可惜,本該順遂無阻的仕途卻遭遇誣陷而踏入了牢獄。雖然後來獲得赦免而被貶為臨海縣丞,但駱賓王卻選擇棄官離去,四處雲遊。或許,是他看透了人世無常吧!

可就在眾人就要忘卻塵世曾經有這一號人物之際,駱賓王卻因為幫徐敬業起草了慷慨激昂的《討武曌檄》而重回民眾視線內。雖然是一篇討伐武則天的檄文,卻因高文才而讓武則天動容,甚至惹得妖后驚呼:「是誰寫的?」進而責問「宰相安得失此人?」後來徐敬業兵敗,駱賓王又再次不知所蹤。

關於駱賓王後來的生活,民間除了流傳死亡之說,亦稱其躲過災禍,並在看透俗世之後,直奔佛門去了。

根據《太平廣記‧異僧五‧駱賓王》所載,著名詩人宋之問在被貶謫途中,旅宿靈隱寺。當晚見到皓月當空,不由漫步吟詩,但在隨口吟出「鷲嶺鬱岧嶢,龍宮鎖寂寥」兩句後,就再也沒有靈感了。

正當宋之問搔首撓腮,搜索枯腸時,忽見一位燃起長命燈,坐在大禪床的老和尚。這位老和尚得知宋之問何故深夜不眠的原因後,竟建議道:「何不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這兩句呢?」宋之問聞言,非常震驚。因為這兩句實在是非常強勁、壯闊。口出驚人語的老僧,又續起詩來:「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這位僧人所贈之句,實際上是一篇警策。

第二天,宋之問前去拜訪昨夜的那位僧人,卻已不見其蹤跡。知道實情的僧人告訴宋之問說:「那位老僧就是駱賓王。」

宋之問繼續追問,僧人答說:「當年徐敬業戰敗後,跟駱賓王一起潛逃了,沒有人抓到他們。將帥們擔心錯失頭銜,也不知道會被降下甚麼罪名。當時死了幾萬人,就是為了找尋跟這兩人容貌相似的人,並砍下頭顱來裝在盒子內呈獻給朝廷的。雖然後來得知他倆都沒有死,卻也不敢再抓捕給朝廷。這也是為甚麼徐敬業能成為衡山僧人,活了九十多歲才過世的原因。駱賓王當時也落髮為僧,遊遍名山。後來來到靈隱寺後,過了一年就逝世了。他們當年雖然失敗,卻因為是打著興復唐朝之名義,導致在被人們俘獲後,又能獲得釋放。」

試想,駱賓王在七歲就以「曲項向天歌」幾句,生動描繪鵝的神態,將鵝尋常無奇的啼叫,賦予一個高士問天的美好形象,而他後來也如當初描繪鵝的高潔那般,選擇維護大唐而寫下《討武曌檄》。在發出撼動群眾之吼聲後,這才決定遠離人間,不染塵埃。

本文留言

作者初新整理 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