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的綜合實力可能存在高估(圖)


2022年6月10日,美中防長奧斯汀魏鳳和首次在新加坡面對面會晤。(圖片來源: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官方推特帳號)

【看中國2024年3月5日訊】(看中國記者路克編譯)在美國人看來,哪個國家對美國構成最大威脅?調查顯示,多數美國人認為答案顯而易見:中國。根據皮尤研究中心2023年中期的一項調查,一半的美國人認為中國是美國面臨的最大威脅,而俄羅斯僅佔17%的比例位列第二。其他調查,如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的研究,也呈現出類似的結論。

過去幾任美國政府的高級官員似乎也對這一評估表示認同。在2020年,由唐納德·川普(特朗普)總統領導的國家情報總監約翰·拉特克利夫撰寫的報告中,指出北京「意圖在經濟、軍事和技術領域主導美國和全球其他地區」。

然而,白宮當前的國防戰略則沒有如此悲觀,將中國描述為美國面臨的「與日俱增的挑戰」(pacing challenge)——用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的話說,這表明中國「有意改變美國的格局」,國際秩序以及這種力量逐漸增強。

作為一個長期關注中國事務的人,我認為很多觀察者過於高估了中國的表面實力。最近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導致一些人重新評估了對中國實力的看法。然而,中國實力增長的阻礙不僅僅存在於經濟領域,不承認這一事實可能會使政策制定者和公眾對地緣政治格局轉變的認識產生偏差。

美國高估了中國的綜合實力,可能導致資源和注意力的錯誤配置,使其面臨的威脅並非那麼緊迫。

讓我明確一點:我並不是說中國很弱或即將崩潰。我也不是在質疑中國的意圖。相反,現在是正確評估美國對中國國家綜合實力認知的時候。這個過程包括承認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面臨的巨大挑戰。我認為,這對於美中兩國尋求為雙邊關係奠定基礎的局勢至關重要。

這麼多人為何誤判了中國的實力?

造成這種誤解的一個關鍵原因是,從遠處看,中國似乎是一個不可阻擋的強大力量。這些引人注目的數字令觀察者目眩神迷:北京擁有全球最大或第二大的經濟體,這取決於測量標準;其軍費預算迅速增長,工程和數學專業的畢業生數量龐大;並監督大規模的基礎設施項目——在短短十幾年內,鋪設了近20000英里的高鐵軌道,並以創記錄的速度建造了橋樑。

然而,這些引人注目的指標並不能完全揭示實質性問題。深入研究會發現,中國面臨一系列棘手的問題。

直到最近,中國經濟被認為勢不可擋,但由於通貨膨脹、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比率上升以及房地產危機的影響,中國經濟開始陷入困境。

不僅是中國經濟被高估,儘管北京方面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來建設其軟實力並在全球範圍內發揮領導作用,但中國的朋友數量遠不如人們想像,即使有一些願意成為其貿易夥伴的國家。朝鮮、巴基斯坦、柬埔寨和俄羅斯可能將中國視為重要盟友,但我認為,這些關係遠不如美國在全球享有的關係那麼牢固。即使在亞太地區,由於與盟友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的緊密關係,華盛頓更有可能擁有更大的影響力。

儘管不少中國人支持共產黨,但北京反覆無常的COVID-19政策,以及不願使用國外製造的疫苗,削弱了人們對政府效率的看法。

此外,中國面臨人口老齡化和失衡問題。2016年,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的出生人口約為1800萬;到2023年,這一數字將下降至約900萬。這一令人震驚的下降不僅符合勞動年齡人口萎縮的趨勢,也可能表明中國公民對國家的未來感到悲觀。

有時,中國政府的行動似乎在含蓄地承認國內形勢並不那麼樂觀。例如,我認為中國拘留了一百萬人或更多人,就像新疆省穆斯林少數民族的情況一樣,這表明對系統性風險的擔憂。同樣,中國對其網際網路的監管也表明對其公民集體行動的擔憂。

北京啟動了全面的反腐運動,對軍隊進行了清洗,並讓企業界的主要企業消失了。所有這些跡象都暗示著政府正在努力管理重大風險。

我從中國的聯繫人那裡聽到很多關於有錢有勢的人通過在國外建立立足點來對衝風險的故事。這與近年來的研究相一致,該研究表明,通過「非常規手段」流出中國的資金平均與外國直接投資一樣多。

對於中國勢不可擋的崛起的觀點是由執政的共產黨培育的,他們痴迷於在官方媒體和其他媒體上塑造和控制敘事,以顯示他們無所不知、富有遠見和戰略眼光。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約三分之一的美國受訪者認為中美經濟平等,另外三分之一則認為中國經濟更強大。實際上,美國的人均GDP是中國的六倍。

當然,預測中國崩潰存在很多危險。毫無疑問,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數億人民擺脫了貧困,幾十年來經濟取得了非凡的發展,GDP增長令人矚目,外交影響力不斷增強。

這些成功尤其值得關注,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還不到75年,而在1966年至1976年的災難性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經歷著徹底的動盪,知識份子被下放到農村,學校停止運轉,一片混亂。在許多情況下,中國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提供了重要的經驗教訓。

但中國自身也面臨著重大的內部挑戰,而在評估該國的綜合實力時,這些挑戰往往被低估。

(註:本文作者丹·墨菲是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莫薩瓦爾-拉赫馬尼商業與政府中心的執行主任。)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