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走勢如何?專家指將大幅波動(圖)
專家分析表示人民幣匯率年內將大幅波動。(圖片來源:Fotolia)
【看中國2024年2月2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經濟復甦乏力、外資不斷撤離,對人民幣造成貶值壓力,雖然中國官媒稱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但專家分析表示年內將大幅波動。
人民幣匯率穩定還是大幅波動?
2023年5月份以來,內外部因素交織加大了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對此,中國央行、國家外匯管理局連續打開政策工具箱,通過加強預期管理、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等方式,應對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
中國官媒《經濟日報》2月23日報導稱,人民幣匯率有條件保持基本穩定。主要發達經濟體利率維持高位,中國經濟仍面臨有效需求不足、預期偏弱等問題。回顧2023年全年人民幣匯率走勢,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強預期、弱現實」背景下的強勢反彈行情;第二階段為預期部分兌現背景下的震盪調整行情;第三階段為外圍環境回暖帶動的止跌回升行情。2023年11月初至12月末,美聯儲緊縮預期緩解、美國通脹超預期回落帶動美元指數快速回調和美債收益率大幅回落,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升至7.10附近,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升至7.10左右。
官媒稱,2024年人民幣匯率「穩」的基礎將更為牢固。「2024年人民幣匯率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運行,在雙向波動中全年或將表現出小幅度升值。」
不過,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獨立經濟學家譚雅玲撰文指出,預計2024年人民幣貶值年概率偏大,這就在於2024年年初以來人民幣貶值極端性的干擾並嚴重衝擊年度週期規律的判斷立場和匯率水平考量。參照過去4年(2020-2023年)人民幣中期節奏,預計今年人民幣貶值極端性將進一步超出去年水平,預計人民幣極端貶值將至7.4-7.5元具有可能。
譚雅玲認為,今年人民幣區間跨度或將呈現6.6-7.6元之間可能性,尤其市場值得關注重點是美國大選與中國「十四五」收官,兩國經濟焦點反比性以及競爭性,將是人民幣短板目前無法面對的現實問題。畢竟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特質、外匯市場未開放格局以及資本市場開放加快之策,這更使得外部環境錯綜複雜刺激人民幣波動風險上升,進而人民幣更貶值與更波動是2024年風險之重。相比較中美貿易競爭加深位於關鍵之時,以人民幣貶值手法壓制中國經濟實力以及信用底線,將是中國必須面對的重中之重關鍵期。
人民幣存在貶值趨勢 投資者紛紛避險
中國央行2月20日公布了2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在維持一年期LPR不變的同時,將五年期以上的LPR利率下調25個基點,從之前的4.2%下調至3.95%。這是央行為提振經濟,刺激房地產市場推出的最新重要舉措。這次下調幅度之大前所未有,超過了許多專家的預測,這項中長期貸款利率已經進入歷史最低水平。
自從美聯儲從去年年初進入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強加息週期以來,美元指數一路上漲,給人民幣帶來巨大的貶值壓力。這讓北京當局陷入了兩難境地:一方面需要降息放貸提振陷入低迷的房地產市場和整體經濟,另一方面為了穩定匯率而要盡量避免降息,加大中美利差。路透社說,中國大型國有銀行已經採取措施進行干預,它們拋售美元回籠人民幣,試圖阻止人民幣持續貶值。
專家認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主要受中美兩國經濟基本面、貨幣政策等因素影響。隨著北京當局寬鬆政策的出臺,中國經濟基本面是否得到改善有待觀察,人民幣匯率也因此受到影響。在此背景下,投資者可以運用芝商所旗下的離岸人民幣期貨合約來對沖和管理風險。
據彭博社報導,曾在匯豐銀行(HSBC)、花旗集團和野村證券任職的Spectra FX Solutions LLC總裁布倫特·唐納利(Brent Donnelly)表示,離岸人民幣短期隱含波動率指標自2022年10月見頂以來一直處於下降趨勢,「條條道路通貶值,通向升值之路卻很少」。
在一個月和三個月隱含波動率目前都處於或接近兩年低點的情況下,期權買家可以獲得低成本保護。「當前,所有政治得分都得靠抨擊中國(中共)。」唐納利說。他所指的是跌幅不及上述短端品種的九個月隱含波動率,其期限剛剛涵蓋今年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
唐納利在今年2月初向客戶推薦了1年期價格為7.60的美元兌離岸人民幣看漲期權(相當於人民幣的看跌期權),這是一種廉價的對沖工具,當時該貨幣對沖的交易價格為7.2250,「無論是川普(特朗普)和拜登誰在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這都可能奏效」。
中國官方或有意讓人民幣貶值促外貿出口
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已連續15個月下跌,利潤率受到擠壓,導致工業產出和就業面臨風險,並加劇了中國經濟困境,其中包括房地產危機和債務緊縮。
長期的工廠通貨緊縮(通縮)正威脅著中國外貿出口商的生存,由於國外利率上升和需求減少,這些中國出口商因業務萎縮而陷入無情的價格戰。
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約有1.8億人從事外貿出口相關工作。
澳新銀行(ANZ)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雷蒙德.楊(Raymond Yeung)表示,解決通縮問題應該是比實現今年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更重要的政策優先事項。
「公司降低產品價格,然後降低員工工資。然後消費者就不會購買——這可能是一個惡性循環,」他說。
分析師表示,出口疲軟意味著政策制定者需要動用其它措施來實現增長目標,從而增加了刺激家庭消費的緊迫性。
標準普爾全球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路易斯.庫伊斯(Louis Kuijs)表示,越快解決經濟增長問題,價格和利潤率的下行壓力就會消散得越快。
楊秉本(Yang Bingben,音譯)的外貿公司在浙江省溫州市生產工業用閥門,他表示,曾考慮過關閉這家公司,但還是繼續經營,因為他對工人們感到虧欠,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已接近退休年齡。
不過,他不知道工廠還能生存多久。他告訴路透社:「今年將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
並且數據顯示,中國已失去世界工廠的地位,宏觀調控不能力挽狂瀾,人民幣大幅貶值也不能刺激外貿出口增長。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