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黃曆新年(圖)


黃曆新年指的是黃曆的正月初一,原本叫「元旦」。(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黃曆新年即將到來,它是華人們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傳統的新年文化豐富多彩,博大精深,既有歡樂喜慶的一面,也蘊藏著深厚的文化氣息,那麼,黃曆新年背後蘊含著哪些傳統的文化智慧呢?

黃曆新年的由來

黃曆新年指的是黃曆的正月初一,原本叫「元旦」。「元」是開始,「旦」是指天亮,意思就是新的一天;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新年是指一次新的二十四節氣的輪迴,黃曆新年是這次新的節氣輪迴當中的第一個節日。

黃曆新年的由來有許多種說法,其中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就是「年獸」的傳說。據傳,「年獸」是個殘忍凶猛的野獸,古人相信「年獸」會在除夕夜時出來吃人,且「年獸」懼怕紅色、火光及吵雜的聲音,於是人們就在門上貼著紅紙條,並燃放火炬、炮燭等來嚇走「年獸」。

也有人認為,「年」與農作物生長的週期性有關。在中國的古文字中,「年」字便象徵著穀穗成熟的意思。在重視農業生產的古代,人們最關心的事莫過於五穀豐收、糧食富足。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循環往復,當農作物收成時,人們不免要慶祝一番,久而久之,「過年」就成為了一年之中慶祝收成的最重要節日

黃曆曆法蘊含的傳統文化智慧

中國的黃曆曆法蘊含著中國人對自然的認知,以及人與自然相處的方式。人們順應這些時令秩序,以得到和自然和諧共處,以及自我安頓的力量,體現出古人敬重天地神明,以達天人合一的豐厚智慧。

那麼,承載著中國傳統智慧的黃曆是誰創制的呢?相傳,是中國人文初祖黃帝所創制的,所以稱為黃曆。黃曆平均曆月等於一個朔望月(月球連續兩次合朔的時間間隔,約29天),設置閏月,使平均曆年成為一個回歸年(即太陽再回到黃道相同點經歷的時間,約365天)。黃曆根據太陽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以利於農耕等日常活動。

在古代,有很多傳統的節日和二十四節氣有關,比如:清明時節,人們會外出踏青、追憶先祖;端午,人們會佩戴香囊,驅除五毒;冬至,人們會吃餃子,希望不會凍壞耳朵,能夠保暖地度過這個冬季;中秋,人們會望月抒懷,想念遠方的親人;黃曆新年,人們會圍爐團聚,互道恭喜。傳統的曆法蘊藏著中國先祖的智慧,其中所承載的深厚文化,近年來逐漸地受到人們的重視,黃曆曆法又漸漸地回歸到人們的生活當中。

本文留言

作者王曉玫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