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千古奇文」 一生至少讀一遍(組圖)
明代仇英《桃源仙境圖》(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你知道嗎?中國有「四大奇文」,分別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的《誡子書》、唐代張說的《錢本草》、宋代的《寒窯賦》以及明朝張居正的《馭人經》。這四篇千古奇文中,以《寒窯賦》最為經典,篇幅不長,卻道盡了人生真相,因此當之無愧被評為「四大奇文之首」。
一、《寒窯賦》(又名命運賦、時運賦)
《寒窯賦》相傳為北宋名相呂蒙正(公元944年-公元1011年)所作,民間傳有幾個版本,此乃其一。
《寒窯賦》原文: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雞翼大,飛不如鳥。馬有千里之程,無人不能自往。人有凌雲之志,非運不能騰達。文章蓋世,孔子尚困於陳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釣於渭水。盜跖年長,不是善良之輩。顏回命短,實非兇惡之徒。堯舜至聖,卻生不肖之子。瞽叟頑呆,反生大聖之兒。
張良原是布衣,簫何稱謂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為齊國首相。孔明居臥草廬,能作蜀漢軍師。韓信無縛雞之力,封為漢朝大將。馮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無封。李廣有射虎之威,終身不侯。
楚王雖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雖弱,卻有河山萬里。滿腹經綸,白髮不第;才疏學淺,少年登科。有先富而後貧,有先貧而後富。蛟龍未遇,潛身於魚蝦之間。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長。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
昔時,余在洛陽,日投僧院,夜宿寒窯。布衣不能遮其體,淡粥不能充其飢。上人憎,下人厭,皆言余之賤也。余曰:非吾賤也,乃時也運也命也。
余及第登科,官至極品,位列三公,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秧,思衣則有綾羅錦緞,思食則有山珍海味,上人寵,下人擁,人皆仰慕,皆言余之貴也。余曰:非吾貴也,乃時也運也命也。
蓋人生在世,富貴不可捧,貧賤不可欺。此乃天地循環,終而復始者也。
二、《戒子書》
《戒子書》的作者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公元181—公元234)。
諸葛亮(圖片來源:手繪插畫Winnie Wang/看中國)
《戒子書》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三、《錢本草》
《錢本草》是唐朝名臣張說(公元667年-公元730年)仿古傳《神農本草經》體式與語調撰著的一篇奇文。此文乃作者總結人生七十年之閱歷,苦心孤詣而成。張說以錢喻藥,診治時弊,利害之論,頗富哲理,寓教深刻。
《錢本草》原文:
錢,味甘,大熱,有毒。偏能駐顏採澤流潤,善療飢寒,解困厄之患立驗。能利邦國、污賢達、畏清廉。貪者服之,以均平為良;如不均平,則冷熱相激,令人霍亂。其藥,採無時,採之非理則傷神。
此既流行,能召神靈,通鬼氣。如積而不散,則有水火盜賊之災生;如散而不積,則有飢寒困厄之患至。一積一散謂之道,不以為珍謂之德,取與合宜謂之義,無求非分謂之禮,博施濟眾謂之仁,出不失期謂之信,入不妨己謂之智。
以此七術精煉,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長壽。若服之非理,則弱志傷神,切須忌之。
唐朝名相張說以錢為藥,寫出一篇千古奇文。(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四、《馭人經》
《馭人經》為明朝萬曆年間的天子帝師、內閣首輔張居正(公元1525年-公元1582年)所作。全書分為「馭吏」「馭才」「馭士」「馭忠」「馭奸」「馭智」「馭愚」「馭心」八卷。
原文如下:
馭吏卷一
吏不治,上無德也。吏不馭,上無術也。吏驕則斥之。吏狂則抑之。吏怠則警之。吏罪則罰之。明規當守。暗規勿廢焉。君子無為。小人或成焉。
馭才卷二
上馭才焉。下馭庸焉。才不侍昏主。庸不從賢者。馭才自明。馭庸自謙。
舉之勿遺。用之勿苛也。待之勿薄。罰之勿輕也
馭士卷三
馭人必馭士也。馭士必馭情也。敬士則和。禮士則友。蔑士則亂。辱士則敵。以文馭士,其術莫掩。以武馭士,其武莫揚。士貴己貴。士賤己賤矣。
馭忠卷四
忠者直也,不馭則窘焉。忠者烈也,不馭則困焉。亂不責之。安不棄之。孤則援之。謗則寵之。私不馭忠。公堪改志也。賞不馭忠。旌堪勵眾也。
馭奸卷五
奸不絕,惟馭少害也。奸不止,惟馭可制也。以利使奸。以智防奸。以力除奸。以忍容奸。君子不計惡。小人不慮果。罪隱不發。罪昭必懲矣。
馭智卷六
智不服愚也。智不拒誠也。智者馭智,不以智取。尊者馭智,不以勢迫。強者馭智,不以力較。智不及則納諫。事不興則恃智。不忌其失。惟記其功。智不負德者焉。
馭愚卷七
愚者不悟,詐之。愚者不智,謀之。
愚者不慎,誤之。君子馭愚,施以惠也。小人馭愚,施以諾也。馭者勿愚也。大任不予。小諾勿許。蹇則近之。達則遠之矣。
馭心卷八
不知其心,不馭其人也。不知其變,不馭其時也。君子拒惡。小人拒善。
明主識人。庸主進私。不惜名。勿吝財。莫嫌仇。人皆堪馭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