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演美中關係未來十年走向:四種情況(圖)
2023年11月15日,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前,美國總統拜登在費羅麗莊園(Filoli)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圖片來源:BRENDAN SMIALOWSKI/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1月21日訊】近日,美中兩國獨立智庫進行了一項聯合研究,以推演未來十年的美中關係走向。研究預測,伴隨不確定性因素的增加,未來美中關係將出現"隨波逐流"、"戰火紛飛"、"各自為營"、"藕斷絲連"四種情況。
未來十年裡,經濟、地緣政治、科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仍是影響美中關係走向的重要外部因素。而面對未來十年中的不確定性,本週五(1月19日),來自美中兩國的多位專家齊聚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e),對美中關係的走向進行了探討。
來自美中兩國的多位專家2024年1月19日齊聚美國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探討美中關係的走向。
中國著名獨立研究機構國觀智庫(Grandview Institute)與美國PAX基金會(PAX sapiens)日前發布對美中關係走向的聯合推演研究。這項名為《2035年前的美中關係及其對全球秩序的影響》的研究顯示,美中關係的趨勢將有四種潛在可能性,即「隨波逐流」、「戰火紛飛」、「各自為營」和「藕斷絲連」。
該研究模型預測,在「隨波逐流」情景中,美中兩國將在許多方面持續摩擦和爭論。但當危機出現時,兩國可以通過邊緣外交來應對;在「戰火紛飛」場景中,隨著美國對臺灣承諾的增加與中國大陸對臺立場日益強硬,相關各方都無法在政治衝突升級、意外引發軍事衝突的循環中退縮;在「各自為營」場景中,美中兩國將形成相互競爭的地緣政治集團,在軍事、經濟和外交領域相互對立;在「藕斷絲連」的場景中,兩國會進行有選擇性的脫鉤,但仍能通過複雜的全球網路維持合作。
PAX基金會運營副總裁康納·賽爾(Conor Seyle)週五在布魯金斯學會強調:「儘管我們的推演並未對臺灣爭端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但臺灣的核心作用在我們的對話中非常清楚地表明,它仍是兩國關係中摩擦的關鍵驅動因素。」
國觀智庫創始人兼總裁任力波表示,有限的競爭與合作已經是未來美中關係的新常態,兩國很難回到過去那種互信基礎上的廣泛合作。
「不管是中國的政策制定者還是政策執行部門、經濟部門、智囊團,都認為中美關係的新常態已經形成,而且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他說:「坦誠地講,相比較美國而言,中國對美國的態度更顯彈性。中國依然認為,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對外關係,對任何有可能改善中美關係的機會,中國政府是抱著比較開放的態度,而且對未來改善對美關係的可能性,比美國而言更顯樂觀和信心。」
任力波還分析說,美國陷入的所謂零和博弈思維限制了美國對華關係的評估。他提到,中國此前的外交政策更顯被動,但日前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釋放了有關中國未來外交政策將更具開放性、平衡性、多元性的重要信號。他認為,這種調整可能會使美中兩國發現更多的共同利益,從而影響行動層面。
中國著名獨立研究機構國觀智庫(Grandview Institute)創始人兼總裁任力波表示,有限的競爭與合作已經是未來美中關係的新常態,兩國很難回到過去那種互信基礎上的廣泛合作。
美國喬治城大學中國問題專家韋德寧(Dennis Wilder)則指出,從美國角度而言,美國更關注影響未來雙邊關係的關鍵變數,例如中國經濟狀況、中國政治領導層的凝聚力、解放軍的軍事能力和戰備狀態,及習近平的戰略願景。
「我認為,中國的未來有三個不變的東西,一是國家統一的目標,無論領導人是誰,政治制度如何,國家統一都將是中國的核心目標;其次,最終實現統一臺灣,我認為這不會再有任何問題,這取決於領導層、政治制度,但永遠是一個目標;第三,當然是中國共產黨的持續統治。」他說:「不過,現在的情況可能會大不相同。」
布魯金斯學會美中關係專家帕特里夏·金(Patricia M. Kim)分析指出,上述四種推演場景並非各自獨立。
「這四種場景實際上有相當多的重疊,許多被描述為一種或另一種所獨有的現象,實際上已經在當下發揮作用。」她說:「研究中提到的美中雙邊關係的特徵,要麼持續緊張,要麼戰略脫離,要麼不穩定共存或敵對。但實際上,我認為所有要素已經存在於(美中)關係中。我認為,美中關係從1949年至今一直都存在緊張、脫離、共存,甚至敵對這些要素。」
帕特里夏·金還指出,除非兩國的國內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否則未來十年裡,美中關係將在很大程度上由競爭決定。她還強調,兩國官方和民間均缺乏相互信任,這也將會驅動雙邊關係走上危險的軌道。如果再次發生類似間諜氣球事件或台海、南海緊張局勢升級,由於兩國領導人還各自面臨內部壓力,可能會引起一場領導人都無法輕易緩和的危機。
原標題:推演美中關係未來十年走向:不確定性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