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巨獸的拼圖 160年前的一場「化石戰爭」(圖)


化石是數千萬年前留存於世的訊息。(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是誰發現了第一塊恐龍化石?事實上人們早在數千年前就發現了恐龍化石,卻對這些石頭的真實面貌一無所知。在歐洲,恐龍化石曾被誤認為是神話中的巨人遺骸,或是大洪水前存在的巨大生物;居住於古代中亞的西徐安人將原角龍化石形容成獅子身體、大型爪和鷹頭,並描繪其為守衛黃金的生物,成為獅鷲的形象來源。

早期的發掘歷史

1676年,英國牛津郡的石灰採石場驚現巨大的骨頭化石,引起專家們的好奇。當時的初步猜測是一個巨人的骨骸。直到1822年,英國動物學家、古生物學家吉迪恩·曼特爾在英格蘭東南部薩塞克斯郡的採石場發現了巨大的牙齒,經過多年的比對後,曼特爾大膽地宣稱這是某種已經滅絕的古代爬行動物的牙齒。

1824年,牛津大學地質學教授兼基督教堂學院院長威廉·布克蘭在提交給地質學會的論文中確認了當地採石場發現的下顎骨、椎骨和四肢骨是巨型爬行動物的骨骼化石,並將這個古老生物正式命名,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被確認的恐龍──斑龍。斑龍擁有巨大的頭部和彎曲的牙齒,布克蘭認為斑龍可能是兩棲生物,大部分時間生活在陸地和水中。 

1858年,北美洲首次發現恐龍化石。事實上早在1838年,紐澤西州哈登菲爾德鎮的泥灰坑就挖掘出大型骨頭,只是當時的人們並不曉得這些石頭的真實面目。直到數十年後,化石收藏家威廉·帕克·佛克於1863年的挖掘才真正揭開了恐龍的神秘面紗,並由古生物學家約瑟夫·萊迪命名為「鴨嘴龍」,被認為是化石戰爭的起始點。

化石戰爭的角逐

隨後,1870年代末,在科羅拉多州花園公園地區首次發現大量恐龍骨骼,引起了北美的第一次恐龍熱潮。這段時期的美國見證了兩位古生物學家愛德華·德林克·科普與奧斯尼爾·查爾斯·馬許的激烈競爭,兩個人展開了一場「化石戰爭」,互相競爭發現更多、更著名的新恐龍。這場競爭推動了對恐龍研究的迅速發展,也為我們對古代生命的認識開啟了全新的篇章。

第二次恐龍大爆發發生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南部紅鹿河的荒地,這個地方從1884年開始發現恐龍遺骸,但直到1910年才成為活躍的收藏區。全球各大洲都有恐龍化石發現。以「恐龍三角區」聞名的美國猶他州和科羅拉多州盛產侏羅紀晚期化石──長頸雷龍,以及擁有直立的骨板和帶刺的尾巴的著名劍龍皆於此發現;加拿大阿爾伯達省有豐富的白堊紀晚期恐龍化石,包括最有代表性的大型獸腳亞目恐龍──霸王龍、鴨嘴龍和角龍;蒙古則是白堊紀早晚期恐龍的寶庫,而非洲坦達古魯的坦尚尼亞則產侏羅紀晚期的恐龍化石。

本文留言

作者築林整理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