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遇到麻煩 美國沒準備好三線作戰(圖)
2022年12月20日,美軍B-52H戰略轟炸機、F-22戰鬥機和C-17運輸機在美韓聯合演習期間飛越韓國領空。(圖片來源:South Korean Defense Ministry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12月29日訊】(看中國記者路克編譯)在我們這個注意力短缺的世界中,我們似乎只能理解一場戰爭。但我們所處的時刻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衝突:以色列與哈馬斯,俄羅斯與烏克蘭,或中國的民主派與共產黨。然而,這些分散的戰鬥實際上是一個整體的一部分——爭奪未來的鬥爭。
新的更廣泛的戰爭包括大國,特別是中國,試圖通過與世界各地的獨裁政權結盟來獲取自然資源。作為交換,中國向拉丁美洲、中東和非洲的獨裁政權提供包括軍事物品在內的商品。
這個事實上的聯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鋼鐵條約」的現代版本,真正具有全球性。它從烏克蘭延伸到葉門胡塞武裝封鎖紅海,甚至委內瑞拉也計畫征服石油資源豐富的蓋亞那的大部分地區。我們看到的不是弗朗西斯.福山所稱的歷史終結,而是塞繆爾.亨廷頓在他2011年出版的著作《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的黯淡願景。
更廣泛的戰爭將復仇主義大國——中國、俄羅斯、伊斯蘭主義、拉丁美洲和非洲國家——與認為受到西方和自由資本主義冤屈的一方進行對抗。另一方包括西方國家以及日本、韓國等非歐洲盟友,或許最重要的是由莫迪領導的印度。
西方領導人,就像在20世紀30年代一樣,似乎更對外交策略感興趣,而不是面對真實而迫在眉睫的危險。他們將對伊朗的綏靖視為務實,但與英國達成貿易協議則被視為次要。最近由Tablet雜誌所言,將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描述為「帶著iPad的內維爾.張伯倫」並非毫無道理。
歷史上的相似之處令人擔憂。人們不僅要對西方在烏克蘭和以色列-哈馬斯的熱戰中的決心表示懷疑,還要對未來的衝突產生疑慮:觀察美國海軍如何對胡塞組織試圖關閉紅海航運的嘗試作出微弱的應對,這也引發了擔憂。一想到可能對潛在的未來中國入侵臺灣或俄羅斯進一步恢復失去的帝國其他地區採取的反應,讓人感到不寒而慄。
贏得更廣泛的戰爭取決於三個因素:強大的工業基礎、軍事準備和內部士氣。目前,西方似乎決心削弱其製造業,例如通過電動汽車強制令,這將有助於北京。中國在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上保持著幾乎壟斷的地位——佔全球80%的原材料提煉、全球77%的電池產能和全球60%的零部件製造。他們生產的電池是美國的四倍多,並控制著製造所需的關鍵原材料。中國還在非洲、中亞以及拉丁美洲培育新興附庸國,以滿足其資源需求。
儘管存在青年失業和人口金字塔擴大等內部挑戰,中國仍有望在2050年成為全球領先的超級大國。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和歐盟的製造業附加值份額從65%下降到今天的一半。當西方人與不可靠的可再生能源作鬥爭時,氣候政策是一份不斷贈送的禮物,而中國則大肆建設燃煤電廠,排放的溫室氣體比所有發達國家的總和還要多。
西方的防禦更令人擔憂。美國從阿富汗的恥辱性撤退讓中國和俄羅斯都更加膽大妄為。歐洲的軍隊很可憐,而且變得更可憐。英國擁有歐洲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但只有150輛坦克,而德國則擁有足夠打兩天仗的彈藥。就連美國也難以保證其盟友的供應。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辛西婭.庫克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即使在哈馬斯襲擊之前,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需求「引發了人們對是否有足夠的剩餘庫存用於訓練和執行戰爭計畫的擔憂」。
現在許多美國軍品都是在中國生產的。如果中國選擇入侵臺灣,這種依賴可能會惡化,許多美國工業都依賴臺灣來獲取關鍵零部件。台積電是一家臺灣公司,為蘋果、英特爾、高通、AMD和英偉達等「大型科技」公司供貨。它還生產用於F-35戰鬥機的半導體。
西方世界的物質問題已經足夠具有挑戰性。但我們的精神墮落可能會導致致命的後果。歐洲和美國的許多年輕人有時從小學就被激發,追隨基本上是反西方的「壓迫者」和「殖民者」敘事。劍橋大學未來民主研究的最新報告發現,在西方,年齡在18至34歲之間的人中,對民主的支持下降最為明顯。
民主世界再次在夢遊般走向災難。正當我們最需要的時候,幾乎不可能在西方找到任何類似於丘吉爾、羅斯福、杜魯門,甚至尼克松或里根的人物。歐盟的官僚體系肯定不能替代戴高樂。在「文明的衝突」中,如果西方不能相信自己,並繼續忽視保護其利益的物質手段,它將無法取勝,甚至難以保持影響力。
(本文譯自Joel Kotkin發表在英國《電訊報》的評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