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界十大新聞回顧(下)(圖)
12月8日,歐洲議會、歐盟成員國和歐盟執委會三方就《人工智能法案》達成協議,這是全球首部AI法案。(圖片來源:KIRILL KUDRYAVTSEV/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12月27日訊】(看中國記者聞天清綜合報導)2023年這一年,俄烏戰爭停戰依舊遙遙無期之際,以色列與哈馬斯戰爭讓中東地區危機成為全球焦點,除了地震外,生成式人工智能(AI)、登月和氣候變化也是引人注目的新聞事件。《看中國》精選十大新聞回顧2023年世界不平靜的一年。
(接上期)
六、非洲國家軍事政變
7月26日上午,尼日爾總統穆罕默德·巴祖姆(Mohamed Bazoum)遭總統府衛隊扣押,軟禁在總統府內。尼日爾軍方將領在國家電視台宣佈發動軍事政變,廢除憲法,停止所有政府部門運作,並封鎖國家邊境。這是自2020年以來中西非地區的第7次政變,也是繼2021年緬甸軍事政變後第二次因軍隊軟禁民選總統引發國際強烈反應的政變事件。
8月13日晚,尼日爾軍政府發言人阿馬杜·阿卜杜拉馬內(Amadou Abdramane)在國家電視台上宣讀一份聲明稱,將以叛國罪河破壞國家安全罪起訴遭罷黜的總統巴祖姆。他說:「尼日爾政府已經蒐集證據,以叛國罪和破壞尼日爾國內外安全的罪名起訴被罷黜的總統、本國與外國同謀。」8月20日,西非經濟共同體拒絕了尼日爾軍政府提出的3年過渡時間表。
9月24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駐紮在尼日爾的1500名法國士兵今年底之前撤出這個西非國家,以防止被尼日爾軍政府扣押為人質。
8月30日,加蓬軍方以拒絕承認總統大選結果為由發動軍事政變,總統阿里·邦戈(Ali Bongo)遭軟禁。這次軍事政變是中西非地區自2020年來第8次政變。加蓬十幾名高級軍官在國營電視台「加蓬24」(Gabon 24)宣讀一份聯合聲明稱,他們代表所有加蓬安全和國防軍隊宣布奪取權力並接管國家,取消總統大選結果,已經關閉所有邊境,直至另行通知。
8月30日早些時候,加蓬選舉中心宣布,邦戈以64.27%的得票率贏得該國總統大選,他的主要挑戰者阿爾伯特·翁多·奧薩(Albert Ondo Ossa)以30.77%的得票率位居第二。但由於缺乏國際觀察員、部分外國媒體暫停報導,以及加蓬政府在投票後決定切斷互聯網,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夜間宵禁,引發了民眾對全國選舉透明度的擔憂。
在加蓬軍人宣布接管政府數小時後,該國互聯網自8月26日選舉投票以來首次恢復正常。Netblocks互聯網觀察站證實,加蓬全國范圍內互聯網連接已有所恢復。
七、2023年地球氣溫創新高
今年6月,海洋表面溫度已經突破了歷史高溫紀錄。北大西洋部分地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海洋熱浪,氣溫比平常高5攝氏度(9華氏度)。在南極洲,那裡的氣溫遠高於一年之中同期平均氣溫,冰川驟降至歷史新低水平。美國國家環境預測中心數據顯示,7月3日,全球平均氣溫達到17.01攝氏度(62.62華氏度),超過了2016年8月創下的16.92攝氏度(62.46華氏度)歷史紀錄。然而,7月4日全球均溫達到了17.18攝氏度(62.92華氏度),再次刷新紀錄。
9月5日,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C3S)發布2023年北方夏季與海面溫度觀測數據顯示,繼今年6月、7月創下有史以來最熱紀錄後,8月也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8月。這意味著今年夏季是人類歷史上最熱的夏季。
11月8日,歐洲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稱,氣象數據顯示10月平均氣溫打破了自2019年以來10月的氣溫紀錄,成為全球氣溫最熱的月份。因此,今年「幾乎肯定」將是12.5萬年以來最熱的年份。上一個紀錄是在2016年創下的,也是一個「厄爾尼諾」(El Nino)氣候現象年份。
11月30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一份臨時《全球氣候狀況》(State of the Global Climate)報告確認,2023年將是全球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取代了2016年創下的最熱紀錄。2016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平均水平高出約1.2攝氏度(約34.16華氏度)。
八、印度成全球首個登陸月球南極國家
8月23日下午6時04分左右,印度「月船3號」開始嘗試降落在月球南極。航天機構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也在社交媒體Youtube直播「月船3號」過程。最終,「月船3號」成功著陸月球南極。印度成為世界第一個在月球南極軟著陸的國家。
印度月船系列航天器一直在與俄羅斯展開太空競賽,爭奪第一個登陸月球南極的機會。因為月球南的陰影隕石坑被認為可能含有水冰,可以為未來登月任務提供燃料、氧氣和飲用水,也可以支持未來人類在月球上定居。
印度此次登月任務的成功,令該國成為繼前蘇聯、美國和中國之後第四個成功登陸月球的國家;也將提升印度在太空工程方面成本的競爭力。
不過,在一段休眠狀態過後,印度太空研究組織「月船三號」探月任務的希望破滅,因為月球登陸器Vikram和探月車Pragyan沒能再次恢復正常工作狀態。儘管如此,探月車Pragyan行駛了約100米的距離,並探測到月球上存在多種元素。最值得注意的是,探月車發現了月球有硫存在的證據,這是之前任何其它探月任務從未做到的。
九、全球首部人工智能(AI)法案
《人工智能法案》(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 AI Act)是歐盟委員會於2021年4月21日提出的一項法規,旨在為AI引入一個共同的監管和法律框架。它的範圍涵蓋所有部門(軍事除外),以及所有類型的AI。作為產品監管的一部分,該提案不賦予個人權利,而是規範AI系統的提供者,以及以專業身份使用它們的實體。
一些特別關鍵的應用已經需要根據現有歐盟法律監督合格評定,例如醫療設備,供應商根據AI法案要求進行的自我評估是否會被根據該法規進行評估的公告機構考慮,例如醫療器械法規。該提案還將禁止某些類型的應用程序,即遠程生物特徵識別、潛意識操縱人員的應用程序、以有害方式利用特定群體弱點的應用程序以及社會信用評分。對於前三個,提出了執法的授權制度背景,但社會評分將被完全禁止。該法案還提議引入一個歐洲人工智能委員會,該委員會將鼓勵國家合作並確保法規得到遵守。
12月6日晚,針對有關AI里程碑式監管法規方面,歐盟立法者和各國政府在幾個關鍵問題上的談判從當晚延續到了第二天。12月7日凌晨,歐盟最終針對ChatGPT等快速增長的生成式AI系統監管法規達成了一項臨時協議,掃除了歐盟達成最終協議的最大障礙之一。
12月8日,歐洲議會、歐盟成員國和歐盟執委會三方就《人工智能法案》達成協議。法案旨在為人工智能引入一個共同的監管和法律框架。 除軍事用途外,法案範圍涵蓋所有人工智慧類型的範疇。
十、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放
8月24日,日本經過處理的福島核廢水排入太平洋。這一核廢水總量超過100萬噸,曾經受到放射性核種污染,福島第一核電廠在日本政府批准和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監督下,將放射性廢水過濾和稀釋後逐步排入海洋,預計整個排海計劃為期至少30年。
自2023年8月24日排放開始後,國際原子能總署對福島核電廠附近海水進行了獨立採樣和測量,確認氚含量符合安全標準。
不過,福島核廢水的排放也引發一系列國際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