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寫經換白鵝」寫的是啥?(組圖)
〈黃庭經〉換白鵝的故事


〈黃庭經〉是王羲之晚年的小楷作品,運筆流暢,結構優美,堪稱書法作品典範。(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在中國書法史上,東晉是一個十分輝煌的時代,以王羲之、王獻之「二王」為代表的書風影響後世甚鉅。「書聖」王羲之,字逸少,官拜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各體皆精,筆法精妙,結體遒美,唐太宗讚曰:「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王羲之觀察鵝 領會寫書法的啟示

王羲之愛鵝成痴。據說他從觀察鵝的體態和各種姿勢中,領會出許多寫書法的啟示。他執筆的時候靜氣凝神,食指像鵝頭微曲昂揚;運筆流暢,如白鵝浮水或鵝掌撥水般瀟灑,將全身精力貫注於筆端。


王羲之在〈蘭亭序〉中寫的二十一個「之」字變化多端,各不相同。(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他觀察鵝行走的姿勢寫「之」字也很有心得,在〈蘭亭序〉中有二十一個「之」字,字字飄逸靈動,有的像輕巧戲水的白鵝,有的像昂首闊步行走的白鵝,變化多端,各不相同。

後人將「王羲之愛鵝、陶淵明愛菊、周茂叔愛蓮、林和靖愛鶴」並稱為「四愛」,是文人高士風雅情趣的體現,「四愛」的題材經常出現在明清到民國的繪畫、瓷器中。

寫黃庭換白鵝 「右軍正書第二」

民間流傳王羲之寫經換白鵝的故事。〈黃庭經〉是王羲之晚年的小楷作品,上承漢魏質樸之風,具飄逸蕭散之氣;運筆流暢,自然和諧;結構優美,錯落有致,堪稱書法作品典範。李白在〈送賀賓客歸越〉中寫道:「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引用的正是這個典故。

據說,山陰縣有一位道士,非常喜愛王羲之的書法,渴望得到王羲之的墨寶〈黃庭經〉。他知道王羲之愛鵝,就特地養了一群品種優良的白鵝,精心照顧。

東晉穆帝永和十二年某一天,王羲之打算到朋友家作客。出門後,他看到一位道士趕著幾隻羽毛雪白、姿態優美、昂首闊步的大白鵝走過來。王羲之喜出望外,跟在白鵝後面東瞧西瞧,一邊觀察,一邊用手指比劃著。他找道士商量,想要買下白鵝。但是道士堅決不賣鵝,卻提出書寫一篇〈黃庭經〉來換鵝的條件。

王羲之滿口答應下來,在道士準備好的黃絹上,寫下共計六十行,一千二百餘字的〈黃庭經〉。道士欣喜收下書法作品,王羲之也高高興興籠鵝而歸。後人將此〈黃庭經〉稱作〈換鵝帖〉,也被稱譽為「右軍正書第二」。

王羲之軼事三則

點心蘸墨

王羲之在自家院子鑿了一個養鵝塘,命名為鵝池,池邊立有「鵝池」石碑。他常在鵝池旁觀察鵝的各種動作,看得出神;也常常寫「鵝」字,希望寫出鵝的形象和特點,因此,鵝字寫得特別好。

有一回,因為寫字太專心,忘了吃飯。夫人就將點心送到桌前,囑咐他趁熱快吃。王羲之一邊答應著,一邊拿起點心在硯台上蘸墨,然後往嘴裡塞,結果滿嘴全是墨汁。王夫人哈哈大笑說:「我看對你來說,墨可比糖還甜呀!」

烹鵝待客

會稽有一位孤居的老太太養了一隻善於鳴叫的大白鵝,聲音嘹亮高亢,十分迷人。王羲之聽說後差人去買鵝,無奈老太太不肯割愛。

於是,王羲之帶著親友準備一同前往看鵝。老太太一聽說大名鼎鼎的右軍將軍要來,深怕招待不周,趕緊將鵝烹煮料理以待客。羲之抵達時,得知大白鵝已成盤中佳餚,扼腕嘆息良久。

書扇濟貧

王羲之在會稽為官時,曾於蕺山見一販售六角扇的老婦,因扇子無人問津而愁容滿面。羲之心生憐憫,就取來筆墨,將每把扇子都寫上了字。老婦見之大驚,面露不悅。

王羲之對老婦說:「您只管說這是王右軍的字,一把扇子價值百錢。」老婦滿腹狐疑,按著他說的去做。結果人們競相購買,不一會兒就將全部的扇子銷售一空。

本文留言

作者靜容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