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對「中國威脅論」的提倡者敞開大門?(圖)
米爾斯海默在《悲劇》一書中提出了進攻性現實主義主張(圖片來源:米爾斯海默/維基百科)
【看中國2023年12月8日訊】最近,在權力殿堂活躍了大半個世紀的美國國際關係大師、前國務卿基辛格在百歲高齡去世,很多人都在問:現實主義外交政策是否會回到美國華府決策圈?鑒於當前的國際形勢與美國現狀,這當然是指對華外交是否會實行現實主義外交政策。該理論嚴詞批評1990年代後的新自由主義(理想主義)外交政策「民主和平論」,並極力主張國家在決策時權力與利益的考量,高於理想或道德。這讓我想起一個極有趣的現象:現實主義外交理論當中的進攻型現實主義理論的提倡者、被視為「中國威脅論」的代表人物米爾斯海默,近20年以來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他自己也認為中國學界同行最懂得他。探討一下其中原因,很長知識。
米爾斯海默與「中國威脅論」
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與剛去世的前國務卿基辛格年齡相差24歲,算是美國兩代國際關係領域的代表人物,基辛格退出政界是在1970年代末,米爾斯海默一生著作甚豐,多在國際社會享有盛名。他在《大國政治的悲劇》(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2001年,以下簡稱《悲劇》)中提出的「中國威脅論」世所矚目。2010年9月,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理查德.K.貝茨(Richard K.Betts)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雜誌發表《衝突還是合作?重溫三個願景》(Conflict or Cooperation?Three Visions Revisited),稱《悲劇》與弗朗西斯.福山的《歷史的終結》(1992)、亨廷頓的《文明的衝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塑》(1996)這三本書,是後冷戰時期最為重要的三本著作。2018年9月,米爾斯海默出版了《大幻覺:自由夢想與國際現實》(The Great Delusion:Liberal Dreams and International Realities),在美國引起了激烈爭論。英國《金融時報》將其列為2018年最重要著作。
中美關係交惡之後,人們更是意識到他在《悲劇》一書中曾對此有過精準的預言。俄烏戰爭以來,米爾斯海默更是成了熱門人物,人們突然想起,他在2015年6月那場視頻演講中成功地預測過俄國一定會對烏克蘭下手,儘管他對衝突的起因分析美烏皆不喜歡,卻無損這一預測「神准」。
中國對米爾斯海默敞開大門
米爾斯海默在《悲劇》一書中提出了進攻性現實主義主張,在論證大國之間權力競爭的源頭時,列出了五個當今國際體系的基本現象:1、國際體系處於無政府狀態;2、大國本身具備某些用於進攻的軍事力量,為其彼此傷害甚至摧毀提供必要的資本;3、一個國家永遠無法把握其他國家的意圖;4、生存是大國的首要目標;5、大國是理性的行為體。這五點成了米爾斯海默的論述核心,即世界上並不存在「好國家」與「壞國家」之分,作為國際體系內的主權國家就會依照國際體系的規則去行動。基於這些,大國之間必須保持力量平衡,由此延伸,米爾斯海默得出了中國為何無法和平崛起的核心觀點。
米爾斯海默指出,任何一個大國雖然無法建立全球霸權地位,但是基於安全的考慮,一個大國會不斷的追求權力,從而建立地區霸權,但當今世界只有美國能夠成功地建立地區霸權。從歷史經驗來看,美國在追求並建立西半球的地區霸權地位的過程中,也多次扮演了「離岸平衡手」的角色,也就是說,美國無法容忍另一地區出現地區霸權,當一個地區出現潛在的地區霸主時,美國就會開始進行干涉和遏制。支持米爾斯海默這一觀點的核心論據是,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冷戰中分別對於威廉德國,納粹德國-日本,蘇聯的遏制。
在預測中國的時候,米爾斯海默直言:「一言以蔽之,我的觀點是,中國經濟如果繼續增長,就會像美國支配西半球一樣支配亞洲。美國卻要全力以赴阻止中國取得地區霸權。而中國的大部分鄰國包括印度,日本,新加坡,韓國,俄羅斯和越南會聯合美國遏制中國權力。結果將是激烈的安全競爭,戰爭頗有可能。說簡單些,中國崛起之路大概並不平坦。」
《大國政治的悲劇》於2001年10月在美國出版以後,便在國際關係理論界和新聞界引起了巨大反響。作者指出在一個沒有國際權威統治他國的世界裡,大國一律損人利己,追逐權力,並成為支配性國家,在此過程中大國間必然產生衝突。在冷戰後理論界一片「歷史終結論」、「大戰過時論」和「民主和平論」的聲音中,米爾斯海默的聲音顯得如此不合時宜。對中國來說,2001年10月還未加入WTO,正處在希望叩開WTO的大門的緊要關頭,對這本書極感興趣,2003年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中譯本,2003年10月28日,米爾斯海默應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邀請,開始為期12日的第一次訪問中國之旅,期間在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進行了演講和研討活動,並訪問了中國外交部。此後20年間他數至中國,與中國學界辯論的重點也日漸深入。
中國比較喜歡外國學者讚美中國,不少批評者會拿不到簽證。為何提出「中國威脅論」的米爾斯海默不僅沒被排斥在外,反而受到各大學這種半官方機構的熱烈歡迎?
中國學界對「中國威脅論」從誤讀到「最懂」
在今年4月28日的一段採訪視頻中,記者要求米爾斯海默解釋一下,他為什麼在中國很受歡迎。米爾斯海默言簡意駭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首先,我認為中國非常理論化。他們非常關注理論的運作。過去的對話中,中國的精英們會談到經濟相互依賴理論,作為對我現實主義世紀觀的挑戰。
「喜歡我的第二個原因是我認真對待中國。我說中國將上升到與美國競爭的階段,我認為中國想聽到這個。
「第三個原因,是因為我將美國描述為一個無情的強國。他們會告訴我,終於有一個美國人說出了美國的真相。
「第四個原因,是因為他們喜歡我,認為我的論點中蘊含著一種力量。他們明白,隨著他們越來越強大,一場安全競爭不可避免。好幾個對話者告訴我,他們想聽聽我的理論,好弄明白它為什麼是錯的,以及他們如何證明,中國可以和平崛起。我總是告訴他們,你無法擊敗我的理論,中美之間注定要進行激烈的安全競爭。但直到2018年,我的大多數對話者都不願意相信這個事實,他們認為川普(特朗普)入主白宮後,中美關係惡化是個例,當拜登上臺時,很多人以為中美關係會回到過去,回到單極世界。但我告訴他們回不去了。」
米爾斯海默的這種總結,從他歷年與中國學者的對話、接受媒體採訪中有跡可循。在最初幾次與中國學者閻學通等人的對話中,雙方辯詰的焦點就是:中國方力辯中國和平崛起不會形成對世界的威脅。之所以如此,中國那時剛加入WTO兩年,還在韜光養晦階段,不希望被美國看作國際安全的威脅。為了打消西方尤其是美國的顧慮,原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中國改革開放論壇理事長鄭必堅在2003年11月博鰲亞洲論壇的一次演講中,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崛起」這個概念,美國極為注意,外交事務於2005年發表了鄭必堅的《中國和平崛起走向大國地位》(China’s「Peaceful Rise」to Great-Power Status)但其間經過小布希、歐巴馬兩任總統,中美一直維持著高層戰略對話,兩國的關係在戰略夥伴關係與重要的合作夥伴之間游移。
2018年確實是個關鍵年份。2017年1月川普入主白宮之後,擁抱熊貓派在美國對華外交中失寵,在準備一年左右後,針對中國先後出擊:公布301條款調查報告(3月),打擊千人計畫抓捕四位華人教授(8月)、美國司法部宣布加強《外國代理人登記法》的執行力度(9月),北京從中感受到絲絲寒意。緊接著就是2019年3月開展的對華貿易戰。當時中國實行的是以拖待變,希望換個總統之後中美關係回到過去,結果未能如願,兩國關係惡化到前所未有,摩擦性外交成了拜登與習近平二位當政美中時期的主調。
從2001年《大國政治的悲劇》到2018年《大幻想》出版,這17年間國際社會發生了極大變化。中國學界與米爾斯海默的接觸,始於要論證「中國和平崛起」以駁斥「中國威脅論」,經歷過自2018年以來的中美關係劇變,終於承認米爾斯海默對中美關係乃至世界局勢的判斷富有前瞻性。在《中國對米爾斯海默的八個誤解》當中,作者羅列了他認為的所有誤解。也因此,米爾斯海默半開玩笑地戲說:他喜歡去中國,因為最懂他的人在中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