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白紙運動一週年,我們要記住什麼?(圖)

作者:王丹  2023-11-28 09:1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李康夢
李康夢(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看中國2023年11月28日訊】2022年11月26日左右,中國各地爆發以學生和市民為主的針對中共防疫政策的抗議活動,因為最早是一位大學生舉起一張白紙作為抗議的符號象徵,故外界以「白紙運動」稱呼這場罕見的民間反抗。值此白紙運動一週年之際,我覺得重溫一下白紙運動帶給中國的深遠意義,以及帶給外界對於中國的新的認識,是非常必要的。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意義在於三點:

第一,任何一個社會,只要出現反抗運動,往往需要年輕世代作為主力。對於中國的年輕世代,外界早先有很多的失望和指責。但白紙運動證明了:不要以為中國的年輕世代不會反抗,在關鍵時刻他們會挺身而出。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動向。儘管白紙運動的主訴求是結束中共野蠻的防疫政策,似乎與個人的切身利益掛鉤;但主訴求的背後表達出的,已經是針對中共的體制的反對。這說明中國的年輕世代,對於中國目前的現狀,以及現狀背後的真正原因,是有清醒認知的。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只要內心有認知,人們就會尋找各種表達的機會。一年前如此,未來也同樣令人期待;

第二,白紙運動中上街的以青年學生為主,但考慮到白紙運動能夠成形的前因後果,社會各界對中共治理能力的不滿,也是運動的社會基礎。我們不要忘記,在白紙運動之前,其實已經接連發生了上海等地市民在街頭表達抗議的事件,富士康的工人用逃離工廠的方式表達不滿的事件,烏魯木齊大火後維吾爾人和漢族人站在一起表達憤怒的事件,再遠一些,還有李文亮的吹哨人形象,還有方方的頑強的書寫。這些事件,說明人民對當局的不滿已經普遍存在而且集體情緒開始蔓延,一旦有一個合適的時機,就會爆發出來,這正是白紙運動能夠發生的社會基礎。而我們不要忘記:這個社會基礎,今天仍在。而且因為有了白紙運動的示範,這個基礎更加深入人心。

第三,白紙運動再次證明,必須要有少數勇敢的人,例如第一個舉起白紙的大學生,先義無反顧地站出來,才能引發大規模的抗議。因此,這些勇敢的少數人,就是中國未來的關鍵。而白紙運動帶給我們的希望就在於,在這麼大的國家裡,這樣的少數人永遠不缺乏。壞消息是:這樣的關鍵少數,我們不知道他們在哪裡,但好消息是:中共同樣也不會知道。他們生存在民間的各個層面,隨時可能成為引發民間抗議浪潮的先導,四通橋上的彭立發就是典型的例子。中共對社會的管控雖然嚴格,但無法掌控每一個內心存在反抗的火種的個人,這是集權主義內生的弱點,他們想用控制的方式管理一個龐大的國家,而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白紙運動再次證明了:在一個似乎萬馬齊喑的社會中,其實隨時可能燃燒起熊熊大火。我們今天看不到火苗,並不代表明天不會發生大火。

最後,我覺得紀念白紙運動一週年,我們一定不要忘記那些在運動結束後受到迫害的每一個具體的個人,他們還留在國內,他們仍會有危險。關注歷史,應當從關注個人開始。彭立發,李康夢,曹芷馨……這些名字已經寫進歷史,也應當寫進每一個關心中國未來的人的心中。我們對黑暗的記憶,就是對光明的鼓勵。

(本文為《上報》授權《看中國》轉載。原文鏈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上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