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心靈運動 擺脫情感的折騰(組圖)


將正念帶入日常生活,無論遇上好事或壞事,都可以學會接受事物本來的樣子。(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正念就是對「現在‧當下」心境狀態的覺察,是一種讓你接受、感受,然後放下的心靈運動。正念來自巴利語中的佛教用語「Sati」,用中文來說,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覺察」。儘管正念近年來在日本備受矚目,但其實歐美國家早已經把正念視為一種應對壓力、治療憂鬱症的療法。當你將正念帶入自己的日常生活,無論遇上好事或壞事,你都可以學會接受事物本來的樣子。

正念可以讓你不再受到各種突發狀況或情感上的折騰,也不再對充滿壓力的環境抱持否定態度。正因為如此,我認為正念就是「最強的自我調適」。在正念中,我們不會對自身的感受或體驗做出任何判斷或評價。

因此在焦慮的時候,你會想:「嗯,我正在焦慮呢。」面對憤怒的情感時:「嗯,我真的很生氣啊。」悲傷的時候則是:「嗯,我在難過。」無論處在什麼樣的情緒裡,你只要以「嗯,是這樣子啊」的態度接受就好。

人們常常將「正向思考」掛在嘴上,這種思考模式往往是指以積極、正面的態度看待自身處境。然而,正面的對立端就是負面,反而會在你心裡產生「正面=好」與「負面=不好」的兩極態度。因此,當你哪天無法順利讓心態變得正面,你就會覺得「自己失敗了」,並且陷入負面思考的漩渦之中。

但是,在不做出評價或判斷的正念中,情感沒有「好」與「壞」的分別。就只是「存在」而已。然後等待情緒漸漸退去。要注意的是,不是「主動擺脫情緒」,而是「自然地察覺情緒離開」。

看待自己的情緒或情感時,不要區分好壞對錯,只要承認它、接受它就好。讓內心永保中性的狀態,這也是正念之所以是最強的自我調適的原因。

我最常聽到別人告訴我:「有那麼厲害的自我調適,為什麼不早一點分享呢?」但各位必須了解到,正念「說起來容易,實踐起來卻很難」。「如實地接受、感受、放下」的說法也非常抽象。

關鍵是,我們心裡要有一個正在觀察自己的「另一個自己」。另一個自己會在一旁觀察自己,「哦,我現在有這種感覺啊」。但是「另一個自己」不會對這些感覺做出任何評價或判斷,僅僅就是好奇地觀察這一切。可能有讀者會說:「我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那麼我必須向這些讀者說聲抱歉。事實上,愈是以言語文字來解釋正念,它就會變得愈發難以理解。


冷靜觀察「另一個自己」。(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比起試圖先以腦袋去理解,不如直接身體力行實踐。接下來要為各位介紹「真實凝視自己」的練習。內容從「『我感覺』練習」慢慢進入「容器練習」,關注的焦點也會從壓力反應中的認知(自動思考)與情緒‧情感,來到身體反應與行動。

隨著實踐的過程,我們會逐漸掌握正念,發現:「原來這就是正念!」並且一點一滴釋放內心的壓力。

本文摘自世茂出版社出版《壓力自救:運用正念,改變基模,擺脫一切痛苦感受》,作者:伊藤繪美。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