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習會無法改變中美持久的競爭關係(圖)


2023年11月15日,美國總統喬·拜登在加利福尼亞州伍德賽德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週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圖片來源:BRENDAN SMIALOWSKI/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11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路克編譯)拜登和習近平對著鏡頭微笑、握手、說著熱情的話語以及公布了幾項協議。但除了世界兩大經濟體領導人一年多來首次會晤的表面之外,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近年來根深蒂固的處於懷疑和競爭的中美關係將會「重置」。

就在面對面會談幾小時後,美國總統喬.拜登表示,他仍然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獨裁者」。北京予以回擊,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告訴記者,拜登的言論是「極其錯誤和不負責任的政治操縱」。

作為研究美中關係的學者,我認為對兩國關係的最好描述是「持久的競爭」——政治學家用這個詞來形容兩個相互挑釁、進行激烈安全競爭的大國。歷史上的例子包括印度和巴基斯坦、法國和英國、西方和蘇聯。在過去的兩個世紀裡,這樣的對手只佔世界國際關係的1%,但卻佔世界戰爭的80%。歷史表明,這些競爭持續了大約40年,只有當一方失去競爭能力或雙方結盟對抗共同敵人時才會結束。對於中國和美國來說,這兩種情況看起來都不太可能很快出現。

持久的競爭如何結束

拜登在與習近平會面後表示,中國「是一個共產主義國家……其政府形式與我們完全不同」。

這一評論觸及了為什麼單靠外交無法重置美中關係的核心。華盛頓和北京不是競爭對手,因為任何誤解都可以通過對話來解決。相反,他們之所以成為競爭對手,是因為相反的原因:他們太瞭解對方,並得出了各自的世界觀無法調和的結論。

造成兩國分歧的許多問題也是如此——它們被描述為二元輸贏情景。臺灣可以由臺北或北京管理,但不能同時由兩者管理。同樣,東海和南海可以是國際水域,也可以是中國領土;俄羅斯可以被削弱,也可以被支持。

對於美國來說,其亞洲聯盟是穩定的力量;對於中國來說,他們是敵對的包圍圈。兩國的評估都是正確的。

僅靠外交不足以解決競爭。充其量,它可以幫助管理它。

當美國打來電話時,誰接電話?

管理中美競爭的部分內容包括尋找可以致力於達成一致的領域。

11月15日,拜登和習近平宣布就遏制中國生產致命藥物芬太尼以及恢復兩國高層軍事對話達成協議。

但芬太尼的公告與習近平在2019年向時任總統唐納德.川普(特朗普)發出的公告非常相似。美國政府後來指責中國背棄了協議。

同樣,承諾重啟高層對話是一回事,能否真正執行則是另一回事。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情況:在危機時期,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開放線路並沒有多大意義。2001年,當一架美國偵察機在海南島上空與一架中國飛機相撞時,北京沒有接聽電話。同樣,在天安門廣場大屠殺期間,時任總統喬治.H.W.布希緊急致電鄧小平,但未能接通。

此外,關注談判中達成的協議也凸顯了在沒有重大權力轉移、迫使一方向另一方讓步的情況下尚未達成、也不太可能達成的協議。

例如,中國希望美國停止向臺灣出售武器。但華盛頓無意這樣做,因為它知道這將使這個有爭議的島嶼更容易受到北京的攻擊。華盛頓希望中國停止在臺灣海峽的軍事展示;北京知道這樣做可能會導致臺灣走向獨立。

美國政策制定者長期以來一直表示,他們希望中國「改變」——這意味著開放其治理體系。但中國共產黨知道,這樣做意味著自我清算,每一個為其他政黨留出空間的共產主義政權都已經解體。這就是為什麼美國與中國接觸的嘗試經常遭到中國的懷疑。正如中國前領導人江澤民所評論的那樣,接觸和遏制政策有相同的目標:結束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

出於類似的原因,習近平迴避了美國讓中國進一步融入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嘗試。中國領導人看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將蘇聯融入西方秩序時所發生的事情——它只是結束了社會主義實體的滅亡。

相反,習近平呼籲大規模軍事建設、重申中國共產黨的控制以及基於自力更生的經濟政策。

行動勝於雄辯

習近平和拜登最近一次會晤中達成的鼓舞人心的話語和達成的有限協議也不應分散人們對繼續將美國和中國進一步推向分歧的行動的注意力。

中國在台海的武力展示已經持續了三年,並且沒有減弱的跡象。與此同時,北京海軍繼續騷擾南海其他國家。

同樣,拜登繼續走美國旨在對抗中國威脅的軍事聯盟之路。最近,美國、日本和韓國簽署了一項三邊協議。這是在AUKUS成立兩年後發生的,AUKUS是美國、澳大利亞和英國之間的安全夥伴關係,有著相似的目標。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將繼續通過投資限制對中國經濟施壓。拜登很清楚,來自華爾街的寬鬆資金流動正在幫助中國渡過最近動盪的經濟困境,因此他熱衷於關掉水龍頭。

外交的重點

這並不是說外交和面對面的談判毫無意義。事實上,它們確實服務於許多利益。

對於兩個參與其中的人來說,都有國內的好處。對於拜登來說,與中國搞好關係體現了政治家的形象——尤其是在美國由於美國在烏克蘭和中東問題上的立場而面臨政治左派指責為「戰爭販子」之際。鼓勵北京在美國大選年溫和行事可能會削弱共和黨人對政府對華政策不起作用的潛在攻擊。

與此同時,習近平能夠展示自己的外交技巧,將中國描繪成美國的另一個超級大國,並有可能使西方商界——甚至可能是歐洲主要國家——脫離他所認為的美國反華聯盟。

此外,像舊金山那樣的峰會表明,美國和中國都共同致力於至少保持對話,有助於確保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不會演變為更為敵對的局面——即使這並不能使它們變得更友好。

(本文譯自塔夫茨大學的邁克爾.貝克利發表在非營利媒體機構The Conversation的文章。)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