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草蔓生 我們正在凝視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深淵(組圖)


2023年10月8日,以色列國防軍士兵搭乘裝甲運兵車前往以色列與加沙地帶邊界接壤的南部城市斯德洛特(圖片來源: Amir Levy/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10月27日訊】哈瑪斯恐攻以色列的近因是美國的撤離中東。美國在兩次波灣戰爭後,雖然確保了石油的供應無虞,但美國人厭倦了中東複雜的政治,對美國人來說,週末看美式足球,與家人朋友烤肉,偶爾參與兩黨政治惡鬥,日子過得多愜意。有兩大洋保護的美洲廣裘大地,與世無爭,為什麼要淌猶太人、阿拉伯人、波斯人的宗教渾水?美國首次出兵打伊拉克,賓拉登說他看到邪惡的美軍在穆斯林聖地駐紮,十分憤怒,讓他一個王子變成了極端主義者。而賓拉登的九一一,讓美國再度出兵伊拉克,還先打下了阿富汗,結果美國得到什麼?沒有,二十年過後,阿富汗又回到塔裡班的手裡,伊拉克也還不是個正常國家。

美國不想把戰略資源花在中東這個無底洞

美國人想要離開中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也不是共和黨、民主黨的個別理念,而是將近全民的共識。歐巴馬說歷史發展的弧線是朝著民主自由的方向,中東這些落後的部落國家,不朝對的方向方展,那就任他們自生自滅。美國要轉向亞洲,Pivot to Asia,就算要花戰略資源,也是花在對抗、圍堵中國,而不是花在中東這個無底洞。這看法不專屬於民主黨的歐巴馬,共和黨的川普(特朗普)也一樣,中東是麻煩,不值得美國的關注。

但石油的問題怎麼辦?

天助自助的美國,在二十一世紀初,發生了頁岩油革命,從而改變了美國的世界戰略。美國在2005年,石油的使用量達到最高,因為再生的綠能變為普及,之後再也沒達到這高峰,但更重要的是,在2008年左右,頁岩油的開採,讓美國的石油生產,逐步上升,在2015年,美國變成石油淨出口國,這是五零年代後,從沒發生過的事。

頁岩油的存在,是美國石油業者一直知道的事,但要到二十一世紀,科技才達到可以水平鑽井。繞過堅硬的頁岩石頭,然後灌入水、砂、或是氣體把油從堅硬的石頭下面擠出來。你不得不佩服美國的了不起,因為有普通法的財產保護,所以挖油致富,一直是一些美國人發財的管道,這優良的法律制度及金融系統,鼓勵了能源的開發。上天沒有特別在美洲大陸放了這麼多油,全世界都有油,只有美國的制度,才讓美國成為主要的能源出產地。一頁石油史,就是一整個美國野心家發財致富的故事。


油輪(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但這能源的獨立革命,造成了世界大變。美國打伊拉克,不是只為了石油,但如果沒有中東的石油,美國會不會打波灣戰爭,很難講。但現在美國的石油、天然氣不但達到了自給自足,還可以幫歐洲渡過烏克蘭戰爭的寒冬,正好讓美國從中東撤出的這兩黨共識,變成一個現實上可行的戰略轉向。沙烏地阿拉伯憂心美國的改變,在2014年,計畫用大量增產,壓低油價,把美國的頁岩油業者給弄破產,阻止美國的能源自主。但油價雖然從一百美元一桶腰斬,但死的是俄羅斯,而不是美國的頁岩油。俄羅斯石油生產沒有效率,40幾元一桶的油,會虧錢。頁岩油也貴,但美國的金融體系,讓一個個倒閉的油井,快速的找到買家,反正設備都折舊了,新東家的生產成本,其實很有競爭力。美國死的是個別油王,但頁岩油持續增產。

沙烏地擔心美國撤離中東

但沙烏地為什麼擔心美國的撤離中東呢?嘴上罵美國的道德淪喪,心裏卻巴著美軍繼續駐留?

屬於遜尼教派的沙烏地只有三千多萬人,但敵對的什葉派伊朗卻有近九千萬人,而且伊朗神學政權還有十足的核子野心。沙國如果沒有美國的保護,自己是沒辦法對付伊朗的。但美國走離中東是走定了,沙烏地要自保,只能另尋他途,這他途就是以前想都沒想過的,「以阿同盟」。以色列不但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以色列還有核子武器。以色列在以前就有突襲伊朗核武發展設施的成功記錄,沙烏地和以色列攜手,共同維持一個後美國的中東秩序,是多方都同意的結果,也有美國的祝福。川普當總統時,美國牽線讓以色列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外交關係正常化,就是為了以阿同盟鋪路。

以阿的聯手,對誰最不利?當然是伊朗。這就像是在破解謀殺案一樣,結果對誰最有利,誰就最可能是凶手。所以為什麼哈瑪斯恐攻以色列?因為沙烏地即將和以色列建立全面的外交關係,把過往的以阿衝突棄置一旁,專心對付伊朗,哈瑪斯恐攻之後,沙烏地馬上就取消和以色列任何的談判,果然就達成了伊朗這幕後黑手的目的。巴勒斯坦和沙烏地一樣,都是遜尼教派,伊朗則是勢不兩立的什葉派。哈瑪斯這些個混蛋,為了私利,不但犯下人神共憤的惡行,還是受了死敵的指使,如何能代表阿拉伯人?

但為什麼伊朗在這時候要哈瑪斯出手?

美國的戰略轉變,雖然是兩黨共識,但在撤離中東背後的戰略方向,卻是有兩個不一樣的指導原則。對傳統的共和黨和民主黨的溫和派來說,他們的中東撤退,目的還是要維持美國為首的世界秩序,也就是所謂的Pax Americana,「美利堅治世」。在西方歷史裡,有三個強權,單獨地維持了秩序,而創造了和平治世。羅馬、英國,還有近代的美國。美國的軍事實力和自由市場經濟,維持了西方世界和平,讓人類成就了史所未見的繁榮。這些傳統主義者,相信美國的責任,所以他們雖然支持從中東撤退,但他們要的是一個有序的撤退,比如說先讓以阿合作,扶持一個新的地方警察來維持秩序,而美國這個國際警察,要去打更壞的壞人,比如說是俄羅斯,但主要還是中國

當美國不想再做世界警察

但另一派,共和黨的孤立主義傳統和民主黨的厭美極左派,是連Pax Americana都不要了。孤立主義者是要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而厭美極左派則想要閹割美國的「帝國主義殖民能力」。很不幸的是,川普轉向孤立主義,而拜登則完全被極左派綁架。所以拜登在當選後,先是仇視、孤立沙烏地惡名昭彰的王儲MBS,接著在阿富汗的倉皇撤軍,重創美國威信。對全世界的流氓政權來說,這是再強烈也不過的信號,「Pax Americana結束了」,美國人用行動說明,美國人沒有意願當世界警察了。

阿富汗的撤軍方式所送出的信號,不下於1950年國務卿艾奇遜的演講。艾奇遜在演講裡把第一島鏈的防衛線,有意地漏掉了韓國和臺灣。俄中朝的共產獨裁者,非常仔細地讀著演講稿,從而認定美國要放棄李承晚和蔣介石了。金日成手腳比較快,取得史達林首肯後,立刻出兵南侵。就在韓國差點被滅國的時候,美國驚醒,讓麥克阿瑟反攻,救了韓國,也保住了蔣介石政權。


2012年6月25日,阿富汗加茲尼省,美國陸軍准尉正在發射了美洲豹(Puma)無人機對地面部隊進行偵察(圖片來源:  美國陸軍Flickr/CC BY 2.0 )

拜登在2021年8月下令從阿富汗撤軍,電視上的倉皇景象,還有隨意留下的巨大美軍資源,讓中國、俄羅斯,還有伊朗看得一清二楚,此時不下手,更待何時?2022年2月,普丁到北京取得習近平支持後,冬奧一結束,就出兵烏克蘭,一如金日成對美國的研判一樣,認為拜登無意出兵保烏。但誰料到,俄羅斯很爛,而烏克蘭不弱,讓美國順勢用烏制俄。普丁沒料到澤連斯基,也一如金日成沒料到麥克阿瑟的奇兵,普丁的先出手,擋住了習近平的出兵台海,竟也像金日成擋住了毛澤東一樣,救了臺灣。美國到頭來,還是世界局勢的最後仲裁者。

但韓戰之後,美國兩黨徹底地信服George Kennan的冷戰策略,堅守了自由民主的陣營,也讓世界和平而繁榮。然而現在的共和黨孤立主義和民主黨的極左厭美派,並沒有信服Pax Americana,雖然理由不一樣,但他們都相信美利堅不可以在外國軍事干預。這會是一個世界的大問題。

「相互毀滅保證」對伊朗無用

冷戰策略裡有很重要的一個關鍵是「相互毀滅保證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MAD)」。美蘇,及後來的中國,擁有大量的核子武器,足以消滅整個地球好幾次。但正因為下場太嚴重,事情太大條,所以不管冷戰對峙到多嚴重,雙方都知道克制。古巴的飛彈危機是一個例子,普丁戰事再不利也不敢動用核武是另外一個例子。

但「相互毀滅保證」這個阻止戰事發生的機制,用在伊朗上沒用。歷史學家Bernard Lewis說,相互毀滅保證對一般國家有阻嚇的作用,但對伊朗卻有鼓勵的效果(inducement)。為什麼?因為伊朗是個神學政權,主事的人,裡面有宗教狂熱份子。中國、俄羅斯和北韓,雖然有核武,但他們不會用,一用,政權就垮了。核武只是用來阻嚇敵人的軍事干預,不是真的要用的。但伊朗不一樣,他們建造核武是要拿來用的。他們公開宣稱,要把以色列從地球表面抹去。穆斯林的仇恨教育,把猶太人視為死敵,如果要陪上自己性命,但能種族滅絕猶太人,「那是榮耀阿拉,而且死後還有七個處女等著」,這些宗教狂熱份子,一定會幹。

重建「美利堅治世」

所以現在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衝突,事情不是只有「中東情勢緊張」而已,我們也許正凝視著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深淵。美國有沒有可能因為這個突如其來的危機,而像韓戰一樣,認知道世界警察的重要性呢?在我們眼前拉鋸的,還是美國內部的這兩個力量,「當世界警察」還是「閉關自守」?因為伊朗的核威脅,加上美國社會裏影響力強大的猶太族群,美國人也許會開始正視邪惡軸心的結合。

但願如此。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凡爾賽條約的失敗,讓美國對歐洲強權、世界的混亂十分失望,因而退回美洲,過自己的日子。但美國不可能自掃門前雪,而不管世界的大變。歷史學家Robert Kagan,把美國所處的世界比喻為一個花園,但這花園是要時時修剪樹木的。而美國不可能只管自己圍牆內的小花園,只管自己的話,牆外的叢林,早晚會長回來、長進來,而毀了你的漂亮小花園。美國在一戰後的不管事,養出了希特勒,美國現在如果再不管事,不知道這個邪惡軸心會出什麼比希特勒更可怕的東西。

叢草蔓生,但美國願意重建這個「美利堅治世」嗎?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陳家煜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