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發萬億國債救經濟 中國發改委透露一個擔憂(圖)
中國經濟不斷下滑,北京當局宣布增發1萬億元人民幣國債。(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10月2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經濟不斷下滑,北京當局宣布增發1萬億元人民幣國債,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愈發突出,借新還舊暫緩債務危機爆發。發改委表示,要避免將資金用於樓堂館所、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
增發1萬億元人民幣國債 資金給地方政府
中國官方宣布,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增發國債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並將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政府。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批准中國國務院增發國債和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中央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將作為特別債管理。中國全國財政赤字將由3.88萬億元增加到4.88萬億元,預計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舉債投資是中國官方刺激經濟成長的重要工具,但中央政府至今仍主要依賴地方政府擴大舉債來刺激需求。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忠明10月25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隨著政府加大財政刺激措施大幅提高預算赤字,「國債資金投入使用後,將有助於拉動內需,進一步鞏固經濟復甦。」
長朱忠明說,「此次增發的1萬億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使用,全部列為中央財政赤字,還本付息由中央承擔。」
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三季度的經濟數據增長快於預期,但經濟學家表示,遭受危機打擊的房地產行業仍然拖累經濟,並繼續拖累經濟,給經濟增長前景蒙上陰影。
政策分析人士表示,增加債券發行之際,北京當局正準備註入新的財政刺激措施以支撐經濟復甦,但有人擔心,恢復債務融資刺激措施將破壞向消費者主導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
萬億國債對經濟影響並不積極
據路透社10月25日報導,一些分析師新國債發行對近期經濟影響並不看好。
「我們認為,不應過分誇大新增1萬億元人民幣國債的經濟影響,尤其是在短期內,」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水利工程支出的財政乘數效應可能相當有限。」
瑞銀分析師預計,北京當局將提高2024年的預算赤字和特別地方債券配額,同時進一步降低利率和銀行存款準備金率。
「現在有一點過度建設,高鐵只有京滬線是賺錢,其它都虧損。再用舊辦法刺激經濟作用不大,邊際效應遞減,」 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對自由亞洲電臺表示,中國發展經濟的根本是保持產業鏈不外移,保護好世界工廠,而不是靠過去那樣推出4萬億救市,造成債臺高筑。此外,這次僅挹注1萬億人民幣仍嫌不足,對拉動經濟實際作用有限,甚至就像黑洞裡面注水也沒多少用處。「要停止折騰,跟其他國家、跟大客戶搞好關係,這是根本。人家不買你的東西,企業都跑了,經濟再怎麼刺激也沒用,甚至是副作用。」
臺灣雲林科大財金系教授鄭政秉表示,中國財政今非昔比。中國過去依賴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不管是房地產還是地方建設,都出現許多無法使用的爛尾樓。「中國處在兩難的狀態,經濟情況非常糟,想要再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但是現在不管是中央到地方財政都不好。而且,到處都是過剩的公共建設,將來也會造成財務巨大的負擔。」
中國發改委擔憂資金被地方政府亂用
據中國發改委(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秘書長張世昕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為促進資金使用精準有效,本次增發國債資金全部按項目管理。
張世昕說,發改委會組織做好項目篩選,依托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梳理報送一批符合投向領域、前期工作成熟、經濟社會效益較好的項目。
關於項目建設內容,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司司長羅國三說,會優先支持建設需求迫切、投資效果明顯的項目,堅決避免安排一般競爭性產業項目、樓堂館所、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等。
羅國三指出,資金投向在建項目,要求各項手續完備。對於新開工項目,要求前期研究論證比較充分、具備紮實的前期工作基礎,能夠盡快開工建設。對於部分前期工作較為複雜的重大項目,原則上也不得晚於明年6月底開工建設。
地方政府等米下鍋 債務危機難解
中國官方10月24日發布了前三季度財政收支報告。報告說中國今年前9個月的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16.6713萬億元,同比增長8.9%,低於前8個月的10%,顯示中國經濟復甦狀態依然相當疲軟。
中央財政收入減少,地方財政收入更為緊張。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還批准了一項法案,允許地方政府提前載入部分2024年地方債券額度。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今年中國地方政府債務負擔與GDP(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將上升9個百分點,去年的升幅僅為5個百分點。其中大部分地方政府債務通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以高利率在官方資產負債表外發行。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北大金融評論》發文指,地方政府部門槓桿率目前只有31.2%,但如果考慮到隱性債務負擔,如果不及時化解可能會引發系統性財政金融風險。按2022年末城投有息債務55萬億元規模估算,對應的債務利息支出可能超過3萬億元。「地方政府疲於應對債務壓力,基建穩增長自上而下的政策傳導效果大打折扣」。
地方政府財政收入降低,債務危機迫在眉睫。在4月,貴州省率先表示無法化解債務。
貴州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在網站發文表示,債務問題已成「重大而又極需解決的問題」,但受限於「財力水平有限」,化債工作推進「異常艱難」,「僅依靠自身能力已無法得到有效解決」。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日前表示,地方政府關聯的平臺公司的債務問題不容忽視,雖然現在在公開市場的違約案例少見,但這主要因為地方政府強力地剛性兌付和隱性支持。「從本身的現金流來講,其實相當一部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所對應的項目本身產生的現金流,已不具備充足的償還付息能力。在政治局會議確定推出一攬子化債方案的前提下,下一步預計會看到更多的具體行動,地方政府特專項債、金融專項債是債務置換的思路,可能也需要一個大規模從中央推出的融資平臺債務重組的方案。」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7月底主持中共政治局會議時,承諾採取「一攬子措施」來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這些措施可能包括髮行專項債券、債務置換、貸款展期,以及非常不情願採取的一項措施,即動用中央預算。官方沒有具體說明細節,這表明決策層都擔心可能出現一系列債務違約,進而破壞金融業的穩定。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