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農合保費不斷上漲 年超2500萬人退保(圖)
【看中國2023年10月25日訊】近年來,中國居民醫保費用的持續上漲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這一趨勢是否讓農民感到負擔加重,是否有更好的醫保選擇,這是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
2003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建立,是中國內地自2004年針對農村與農民推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屬於中國醫保的一環。它作為中國內地公共醫療制度的標誌,始於2002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2003年各省(市)自治區開始試點,初期每人(受益對象)自費10元、政府財政10元。到2011年新農合參保人數達到8.32億,參合率超過96%。新農合系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村居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
但自2008年開始大幅提高出資比例,2009年每人財政出資達到80元,到2012年則達到了240元。2011年政府補助標準達到每人每年200元,政策範圍內的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0%,超過85%的統籌地區開展了門診統籌。2018年,中國國務院機構改革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劃歸國家醫療保障局運營,目前許多地區已將其與當地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合併形成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中國2018年以來基本醫保的參保情況一覽(注意:表中的居民指的是農村居民。來源:中國國家醫保局)
從歷史來看,2003年,新農合剛剛建立時,個人每年僅需繳納10元。然而時至今日,居民醫保費用已經上漲了數十倍。這種費用上漲的歷史演變反映出了醫療保障需求與醫療成本上升之間的複雜關係,於是引發了超過2500萬人在2022年主動退保。
醫保費用的上漲不僅僅是數字變化,背後有多種因素,我們需要分析如下幾個主要原因:經濟社會因素:經濟發展、就業情況等對醫保基金的影響;醫療費用的增長:醫療技術進步、醫療需求的提高;農村居民生計:家庭經濟狀況及生活情況對醫保的影響。
在某些地區,農民選擇了參加其他醫保,如外地職工醫保、大學生醫保等。這種選擇可能是因為這些計畫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報銷比例,尤其對於那些追求更全面醫療保障的人來說。
不少農民表示對醫保費用的上漲感到擔憂,特別是對低收入家庭而言,這意味著額外的經濟負擔。因此,許多農民開始思考如何降低醫保費用,或尋找更合適的醫保選項。此外,瞭解農民的需求以及對費用上漲的態度是制定更好醫保政策的重要一環。
對於農民,醫保政策的理解和認知通常有限。通過更全面的政策宣傳和教育,可以讓農民更清晰地瞭解醫保政策的內容、優惠政策和福利待遇。政府與農村基層組織之間的溝通與聯繫至關重要。這有助於政府更好地瞭解農民的需求和疑慮,從而調整和改進醫保政策,使其更符合農民的實際需求。
讓農民瞭解醫保費用上漲的原因非常重要,這包括考慮經濟社會發展、醫藥技術進步、醫療費用增長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障需求等因素。只有理解這些原因,農民才能更好地理解醫保費用的必要性。
關於是否年齡超過60歲的農民可以免交醫保費用,有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可能會實行免費政策。然而,這並非適用於所有地區,而且通常涉及到特定的群體,如貧困戶、五保戶等。
無疑,醫保費用的不斷上漲引發了人們明顯的擔憂。因次,如何通過改善政策細節、與農民進行溝通,使醫保系統更好地滿足農民的需求,並提高其滿意度和信任度,是當下最為迫切的難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