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色列駐中國大使館設計看以色列人(圖)


以色列駐華大使館(圖片來源:יאיר ליברמן/維基百科)

10月13日,在我參與設計的以色列駐中國的大使館,發生了流血事件。我做設計是為了給人們提供更美好的處所,從來沒想過我設計出的建築見證慘劇!我想從設計角度講一下我看到的以色列人:這個設計讓我深刻體會了古老的猶太民族的智慧、勇氣、堅持傳統又敢於創新的精神。

以色列人是精靈古怪的一群人。這個使館的建築設計是以色列建築師的作品,設計立意是仿照以色列沙漠中的建築,有大面積實牆和很多不規則的小窗。我的公司負責在中國的施工圖設計,該設計才能在中國開工。因為設計是模仿沙漠中沒有規律的原生建築,所以這個建築沒有任何兩個平面圖是一樣的,也就是說,該建築的各層柱子、衛生間、水管等不能對位,結果這成了我們做的難度最高的施工圖設計。

首先,北京是地震8度設防區,可不是沙漠上房子想怎麼往上堆就怎麼堆。必須先解決這個錯綜複雜的結構體系能承受那麼猛烈的地震。第二,水管不對位很容易造成下水堵塞,我們要把水管盡量聯通成豎直的,結果當然是水管可能在衛生間的任何地方,甚至在衛生間之外。第三是根據調好的柱子位置和水管位置,再確定衛生間位置,因為每層衛生間位置都不同,衛生潔具的平面布局也全都不同。這座建築下部分是使館,上部分是大使官邸和員工公寓,有大量的衛生間在上部分。辦公區還需要隱藏許多通下來的水管。整座建築幾乎沒有任何兩個衛生間是相同的,結果我畫了所有我參與過的設計中,數量最多的衛生間大樣。各層平面都是乾坤大挪移才能實現原來的設計立意。

這個建築可能也是中國最早採用西方外保溫模式的建築。北京從80年代開始採用內保溫設計。把泡沫塑料直接貼在外牆內側,好處是施工方便,沒有冷凝水問題,弊端是房間的分割內牆與外牆連接處沒有保溫,形成丁字形冷橋。外保溫的好處是給整個建築穿上棉襖,沒有冷橋,難處是疏鬆的保溫層與堅實的外牆主體間會產生冷凝水,需要有隔汽層防止水汽滲入室內,需要空氣層讓水從高處留到接近地面,還要有導流裝置讓牆體內冷凝水流到地上。外牆構造比較複雜,施工難度大。我們進行了學習研究,終於做出了能讓中國工人施工的節點大樣。總之這個設計讓我學到很多。

這樣,這個設計才能達到北京的設計標準得以竣工。但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這是北京最有特色的建築之一,位於三里屯使館區,大家路過可以從外面觀看。

我的生命長河中與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有深厚的緣分,歷史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祖先也都是「萬國之父」亞伯拉罕的不同妻妾所生的兒子們。煮豆燃豆萁讓人心酸。兄弟相殘我沒法選邊站,這場戰火的收益者絕不會是「豆家族」的任何一方。我只希望戰爭平息,所有有關方面能共同找到解決辦法,讓雙方和解。願中東和平!願世界和平!

本文留言

作者辛迪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