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汽車:許家印的「空城計」還能唱多久?(圖)

【看中國2023年10月11日訊】隨著恆大許老闆涉罪被抓,恆大的終局已經沒有了懸念。

資不抵債6000多億元的中國恆大,還餘下另一個「雷」等待爆:恆大汽車,成為市場關注的另一焦點。

10月8日,受許家印被抓影響,原本有意向向恆大汽車注資的「最後一根稻草」紐頓集團,也徹底反悔了。此前聲稱將5億美元入股恆大汽車的紐頓,決定「暫停履行股份認購協議中的相關義務」。

10月9日,恆大汽車第三度復牌,當日股價大跌8.93%,市值從最高時候的7800億港元,跌到如今的50億港元左右。而10天前的9月28日,恆大汽車剛剛宣布停牌。

令資本市場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此前三年半連續虧了近1100億元並已陷入深重債務危機的恆大汽車,在證券監管極為嚴格的香港股市,半年之間竟能三度停牌、三度復牌。恆大汽車,真的是一個打不死的「小強」嗎?

不可思議的「三度復牌」

由港股上市的「恆大健康」更名而來的恆大汽車,早已成為了「空殼子」。

2022年3月21日,中國恆大、恆大物業與恆大汽車同時在港交所停牌。此後,恆大汽車於當年3月30日短暫復牌,但由於無法按時刊發2021年業績,又在2022年4月1日再次停牌。

7月26日,恆大汽車補發2021年年報、2022年中報、2022年年報三份業績。一個月後,恆大又發布了2023年半年報。

從2017年到2022年底,恆大汽車累計虧損989億元。而半年報則顯示,恆大汽車2023上半年又淨虧了68.73億元。也就是說,自2017年底跨界造車以來,恆大汽車已累計虧損1057.73億元。債務方面,截至2022年底,恆大汽車負債總額達到1838.72億元,其中未清償的到期債務累計達116.26億元,逾期商票累計達185.12億元,而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剩2.2億元。同期,公司總資產為1152.21億元,資不抵債高達686億元。

此後,針對高額債務問題,恆大汽車通過將地產項目剝離給了中國恆大、境內境外債轉股等方式化解債務。截至2023年6月30日,恆大汽車總負債756.92億元,同期總資產428.52億元,仍處於資不抵債狀態。

實際上,業內對這家公司自誕生起就充滿質疑,對恆大造車的信任,現已接近於零。

恆大汽車此前公告中稱,尚有「450名以上」研發人員,已申請專利超過3500項,此外在天津設有年產量5萬輛的整車生產基地,在上海和廣州設有零部件製造基地。然而,恆大汽車唯一實現量產的恆馳-5目前只賣出了700餘輛。恆大汽車公告稱,如能籌集290億元融資,則公司計畫推出多款車型。7月28日,公司進一步稱,若要實現恆馳-5的繼續生產,也需要仰仗上述資金。

繼續生產恆馳-5以及計畫中的推出新款車型,都寄希望於一筆數目龐大的最新融資,而在恆大系境內商票已停發、1000多億元的境外債清償停擺、中國恆大和恆大物業都已資不抵債的情況下,恆大汽車又能去哪裡獲得巨額融資呢?

但資不抵債,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樣的恆大汽車為什麼還要復牌呢?原因其實很簡單,恆大汽車需要化債。恆大汽車能否恢復生產經營,關涉到中國恆大債權人是不是接受債轉股。

在今年3月公布的境外債重組方案中,恆大希望將恆大汽車債轉股。許家印及一致持有人對恆大汽車有總計3.41億美元的貸款,許家印前妻丁玉梅對恆大汽車有約2.83億美元貸款、中國恆大及其他相關方對恆大汽車有總計27.04億美元貸款,上述貸款人將帶頭將債權轉換成恆大汽車新股。

這個節骨眼上,為了把債轉股這齣戲唱下去,儘管恆大汽車早已失去造血能力,港交所還是要硬著頭皮讓恆大汽車復牌。

從「買買買」到「賣賣賣」

除了債轉股,許家印還在想其他門道為恆大汽車找接盤者。與現階段恆大汽車拼盡渾身解數「賣賣賣」形成反差的是,當初恆大跨界造車,其主要手段是「買買買」。

2017年底,許家印進軍新能源汽車。此後,他通過恆大健康在汽車產業鏈上廣泛布局,恆大健康也於2020年9月更名為恆大汽車。由於缺乏技術、人才和造車經驗,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聲浪,許家印公開對外宣稱,自己在舞陽鋼鐵廠做車間主任近十年,是懂得製造業的。然而,在恆大內部,許家印則提出要「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造車之路」,他稱之為「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就是通過收購兼併來造車。這一造車思路傳開之後,遭到業內外的冷嘲熱諷。

2019年1月,恆大健康花費9.3億美元獲得NEVS控股權,持股比例為51%。NEVS位於瑞典,2012年收購了破產後的薩博汽車。2015年,NEVS在天津成立子公司國能新能源汽車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其國內造車主體。此後,中國恆大與恆大健康入局汽車零部件、電池、電機、動力系統等新能源汽車核心領域。短短一年,許家印在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布局上已豪擲超過200億元。

但造車不是「拼圖」遊戲。彼時,新能源汽車行業裡鮮有人把恆大汽車當作競爭對手。許家印買來的公司中,有的和一線公司存在明顯差距,有的技術難以商業化落地。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曾委婉表示,「造車不是有錢就行」。

果然,好景不長,此後恆大汽車遭遇「逆風」,幾年之間就虧了1000多億元。眼看著恆大汽車資不抵債行將就木,許家印開始打包甩賣恆大汽車的資產。

為了自救「回血」,恆大汽車先是將2017年底進軍汽車產業盲目收購而來的兩家輪轂電機公司售出;其後,就連處於新能源汽車核心領域的電池製造環節,恆大汽車也在為其尋找買家。

恆大汽車曾嘗試將2019年收購而來的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轉賣給吉利,但是許家印認為吉利報價太低,親自否決了這個交易。而事實上,電池業務對恆大汽車來說早已毫無用處,就連恆大汽車唯一實現量產的恆馳-5,用的也是寧德時代的電池。

2023年初,恆大汽車因資金短缺停產。8月14日,恆大汽車宣布,引入戰略投資者紐頓集團。紐頓集團擬以0.6297港元/股的價格認購恆大汽車約61.77億股新發行普通股,總交易對價約為38.90億港元(約合5億美元)。

然而,許家印涉罪被抓後,10月9日,紐頓集團決定暫停對恆大汽車的5億美元戰略投資。財大氣粗的時候「買買買」很容易,資不抵債了「賣賣賣」卻沒有買家敢接盤了。

資本運作的「許氏套路」

恆大汽車的現狀,往往被外界解讀為許家印「造車的失敗」。但這一理解實在是有點膚淺了,事實可能遠沒有這麼簡單。

許家印很有可能在某一個夜晚,心中曾升騰起一個絢麗多彩的造車夢想,然而恆大汽車,之於擅長資本運作的許家印,實際上有著更多的利用價值。畢竟,造車風口一旦錯過就不再,搭上風口才意味著資本。恆大汽車就是許家印放出的一枚資本衛星。即使恆大汽車造不出車來,許家印也要吃透恆大汽車的資本紅利:市值曾達到7800億港元的恆大汽車,其主要功能是要為恆大地產板塊輸送資金。

恆大2020年稱已經投入474億元用於造車,然而當時就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恆大汽車兩輪募資300億港元,也就是說恆大是用投資人的錢做了投資,恆大自己並沒有投多少,但是恆大汽車獲得了高市值,其股票可以高價質押融資獲得資金。這些資金自然而然流向了恆大地產板塊。

恆大汽車,讓外界再次複習了「許氏套路」的資本運作。可以說,資本運作、資金週轉,這是縱橫商場三十年的一代梟雄許家印的獨門「秘笈」。

1996年,時年38歲的許家印創辦恆大地產。恆大地產第一個項目是金碧花園,該項目1997年8月開工,兩個月後就低價開啟預售,一舉成為當時著名的「日光碟」。

對這一奠定許家印「江湖地位」的項目,許家印日後總結出「八個當年」——「當年征地、當年報建、當年動工、當年竣工、當年售罄、當年轟動、當年入住、當年受益」,實質上就是資金和資本的「高週轉」。

蓋房子,資金、資本是最重要的,得資本者才能得房地產的天下。日後恆大地產板塊迅速做大規模直至一度做到全國第一,其秘訣也就是資本運作與「高週轉」。

本著同樣的招數,許老闆又做了恆大財富(恆大金服)。其意也並不在金融,而是要透過金融產品為恆大地產板塊低成本融資。恆大財富賣理財產品給恆大集團上下游供應商、購房者、恆大員工,然後再將這些錢用於恆大各地的項目公司,這在恆大集團內部是公開的秘密。

因為涉嫌非法集資和自融,包括恆大財富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杜亮在內,恆大財富多名涉案人員已被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據媒體報導,許家印之子許滕鶴也已被抓,這與恆大財富的暴雷高度相關,因為許滕鶴一度統治著恆大財富。業內實際上也心知肚明,恆大財富從運營規則到款項去向,都不是這位職業經理人杜亮說了算的。

身居恆大地產產業鏈的恆大物業,主要功能同樣也是為恆大地產板塊提供資金。

2023年3月21日,恆大物業被曝出約134億元存款質押被銀行強制執行,中國恆大、恆大物業和恆大汽車三家上市公司同時在港交所停牌。

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期間,中國恆大多次利用恆大物業的定期存單,為第三方公司申請銀行融資提供質押擔保;第三方公司獲取資金後,再通過借款或投資等方式將錢轉回中國恆大。

相關資金挪用的部分文件上還有許家印的簽名。然而,對此許家印則辯稱,他並不直接負責中國恆大的財務和資金,他本人沒有審閱這些文件,分管負責人簽字的這些文件報批上來,他本人簽字只是流程需要。

綜上種種可見,許家印確實是一位資本運作的頂級高手。只是,資本運作一旦撈過界,就很容易「涉嫌違法犯罪」了。許家印被抓,恆大的「空城計」到了揭蓋的時候。故事的終局,已無任何懸念。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