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載大殺器!臺灣新潛艇「海鯤」技術有何過人之處?(視頻)

《莊子》內篇〈逍遙遊〉有曰:「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鯤是傳說中的一種大魚,自由自在暢遊在大海之中。而現在,「海鯤」成了臺灣自製第一艘國產柴電潛艦原型船的名字,義喻其神祕莫測,和在深海部署威懾共軍敵艦之意,蔡英文總統的社群貼文中譯名為Narwhal(獨角鯨)。

9月28號,歷時4年打造的「海鯤號」原型艦終於完工,總統蔡英文在臺船高雄廠區主持下水儀式,正式命名為「海鯤軍艦」、舷號「711」。該艦又稱自製防禦型艦艇IDS(Indigenous Defense Submarine)。

那麽,這「國艦國造」之下的第一艘潛艇又有那些技術特點和過人之處呢?

海鯤號的潛航排水量大約2500噸至3,000噸,艇長70米、寬8米,到帆罩頂端高度有18米,採用雪茄型船體、圍殼舵、X型尾舵,舷側和艦艏上方設置了被動聲納,具備了先進柴電潛艦的特徵。

這艘耗資15億美元打造的潛艇,由中山科學研究院負責規劃並與洛克希德.馬丁共同研發,應該說是相當成功的,美國提供了最關鍵的聲納系統和作戰系統等「紅區設備」,另有多國提供技術支持和轉讓。

至於武器系統,艦艏配備有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以發射18枚美製Mk 48 MOD6 AT式533毫米重型魚雷。這個Mk 48魚雷(Mark 48 torpedo)可不得了,它是美國海軍潛艦的主力魚雷,連目前美國最先進的俄亥俄級核潛艇也是用的這種重型魚雷的改進型ADCAP。

除此以外,海鯤號還可以發射潛射型魚叉反艦導彈(UGM-84),這也是美國海空軍現役最主要的反艦武器。

該艇的魚雷/導彈攜帶總量為24枚,其中魚雷管中預裝6枚。同時,該艇還攜帶有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艇載綜合戰鬥管理系統。在「海鯤」號的艇艏裝備有被動截獲聲吶陣列,艦艏魚雷發射器下方安裝有數字化主動聲吶陣列,在艦艏側面安裝了舷側聲吶陣列,單從武器系統和聲學系統上已經接近了目前西方柴電潛艇的主流水平。

「海鯤」號採用了以雙殼體為主要結構的單、雙混合殼體。一般來講,單殼體方便減少排水量從而實現增速減阻,雙殼體方便增加儲備浮力,同時,新時代雙殼體潛艇在靜音設備佈置上更有優勢。潛艦艦體結構採用中鋼的高強度HSLA-80型鋼板,因此該艇的工作潛深和安全潛深比引進自荷蘭的「劍龍」級潛艇各多出50米以上,下潛深度預計可達300米,所以其反偵察能力也是很強的。

在推進系統上,「海鯤」級採用了X型艉舵,和瑞典西約特蘭級、哥特蘭級;荷蘭海象級、海鱔級常規動力潛艇和日本蒼龍型潛艇等類似,具有一定的歐洲風格。X型艉舵的優勢是四個舵面都參加潛艇機動的運動,每個舵面可以同時提供水平和垂直的矢量舵效,即便有一兩個舵面損壞潛艇仍然能夠正常工作,還擁有一定的聲學隱身性。

另外,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的萬象水雷也可由海鯤級潛艦布放,有人做過統計,用上千枚最新型萬象智慧水雷就可形成臺灣致命封鎖綫,這種水雷內裝300磅至1200磅黃色炸藥,可以進行自主敵我識別,只要敵方軍艦駛向關鍵位置,立刻爆炸,堪稱共軍軍艦剋星!

當然,原型艦亮相還只是一個開始,距離真正形成戰力還有好幾年的路要走,因為接下來需要繼續安裝重要的儀器設備,再經過泊港測試(HAT)、海上測試(SAT)後,2024年底才能交付軍方,2025年形成戰鬥力。據透露,同型號的潛艇還有一艘在建造中,遠期目標是交付8艘,加上目前的兩艘劍龍級,共形成10艘的戰力。

臺灣潛艦國造之父

說到潛艦國造,有一個人可謂居功至偉,那就是被稱為「潛艦國造之父」的中華民國海軍二級上將、前參謀總長、海軍司令黃曙光。他是前臺北市副市長黃珊珊的胞兄,也是蔡政府國艦國造計畫最關鍵的執行人。

黃曙光畢業於海軍官校68年班,畢業後的軍旅生涯都和海軍有關,曾任海軍168艦隊長、海軍256戰隊長,海軍參謀長、臺灣海軍此前共有四艘潛艇,他就擔任過其中兩艘的海獅號艦長和海虎號的副艦長(當時的艦長就是後來的海軍司令李喜明),直至出任第四位潛艦出身的海軍司令。

2020年1月2日發生的黑鷹直升機失事事件導致時任參謀總長瀋一鳴上將殉職,由黃曙光接替,這可以說是讓臺灣潛艇國造迎來了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他一上檯就新官上任三把火,全盤推翻了李喜明上將任內的「整體防衛構想」(ODC),轉而推行「聯合國土防衛」戰略,打造臺灣不對稱戰力,目的就是強化海軍,突出潛艦制海在臺灣國防中的關鍵地位。

接著,黃曙光進行了人事調整,任命高嘉濱中將為IDS全案的接班人。而在潛艇的海外子系統獲取和海外人才延攬上,黃曙光的學弟,同是海軍學校畢業的郭璽則把任務完成的非常出色。

為什麽潛艇對臺灣如此重要?

專家表示,雖然臺灣在潛艇數量上和共軍相比明顯處於劣勢,但在巴士海峽和宮古海峽一南一北這兩個戰略要地部署潛艇就足以給想從這兩個海峽通過進而封鎖臺灣的共軍艦隊帶來巨大麻煩,有利於粉碎對臺灣島進行包圍或封鎖的企圖,同時為美國和日本的馳援贏得時間。

比如黃曙光就表示,臺灣建立潛艇部隊可遏制共軍穿越西太平洋第一島鏈,防止中國對臺灣的四麵包圍。

黃曙光指出,中、俄、朝有春秋大夢,俄羅斯先拿下烏克蘭,後面再合作拿下臺灣,接下來就是韓國和日本。而美國印太戰略最薄弱之處在於印度的不結盟立場,但澳大利亞發展的核動力潛艇可以進入印度洋,控制龍目海峽、巽他海峽,同時進到南海,控制馬六甲海峽進出。美日澳連結臺灣,可形成圍堵之勢。

他分析說,中共一旦侵略臺灣,俄羅斯在海參崴的船艦可進到日本海,協助中國牽制美日兵力,所以中國必定希望在最短時間內拿下臺灣。中國要進到太平洋,一路走宮古群島,另一路必須走臺灣東部。臺軍要固守此處,作為重要遏制點,不讓對方突破:「臺灣要固守巴士海峽、巴林坦海峽這個通道,不讓中國船艦進到太平洋。」

同時,中共如果進犯臺灣,一定要通過臺灣海峽,這個時候,臺灣海峽水下複雜,便於潛艇隱藏,潛艇就能對中共的艦隊形成巨大威脅,

而且,如果共軍進行兩棲攻臺,必然會徵調大量民用船隻來加強部隊運輸,而潛艇就可以對這些民用商船造成嚴重破壞。

從戰略上講,臺灣非常需要潛艇來進行海峽的防守,臺灣本身面積非常小,重要的軍事指揮中樞機場港口大城市都集中在面向大陸的西部,一旦戰事爆發,這些目標完全暴露在空中攻擊之下。所以藏在水下的潛艇,對於臺灣來說,可以躲開中共的第一波打擊。

但臺灣海峽水深60-70米,不適合潛艦作戰。從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臺灣西南空域下的水域才是潛艇重要的攻防點。近期,中國軍機擾臺,也多出現在臺灣的西南空域和東南空域。而近期山東艦出沒在菲律賓東北、也就是臺灣東南的位置,就是在訓練封鎖巴士海峽的能力。

有國安人士強調,「2027是共軍建軍百年的時間點,臺灣一定要做好準備,讓它必須更改時程,否則它的(攻臺)成本太高。」

如何反制中共2027形成攻臺能力?

美國前印太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將軍曾提出,中國可能在2027年攻臺。中國要攻擊臺灣至少要有三個航母戰鬥群而且美國戰力衰退,中國才具有犯臺能力。

黃曙光分析,中國三個航母戰鬥群的部署將一個是牽制關島,另一個是牽制美國、日本,另外則是在南海。他認為,中國雖然建造很多水面艦,還要看美國戰力的消長:「如果美國戰力往下掉,那時候它就準備了。但是打不打,還有政治與國際因素等。」

「不是數量多就代表它厲害,戰力並非用數量比較。」黃曙光指出,中國一直建造水面艦,過去多抄襲蘇聯,沒有美國標準的損害管制,要維持戰力不是那麼容易:「一條水面艦具備戰力少則3年、多則5年才能達到高水準,潛艇也是3到5年,航母6到8年甚至10年,光是遼寧艦要那麼久,山東艦出來已超過6年還是不行,福建艦根本還沒開始。」

當然,實際情況恐怕遠非這麽簡單。另有分析指出,當共軍有三個航母戰鬥群形成戰力,要武力犯臺時,它的航艦戰鬥群其實也就位了,所以要在宮古海峽與巴士海峽攔截,可能性就降低。何時開戰取決於中國大陸,如果它還未正式動手,它的軍隊要從宮古與巴士海峽穿過,中華民國、美國跟日本用什麼理由阻止它?

另外,外界估計中共已經有66艘到75艘潛艇,臺灣新型潛艇即使在2027年可以達到4艘,要封鎖住幾十艘共軍潛艦也是很難辦到的,除非有美日澳等國的協防。

總之,在敵大我小情況下,臺灣的不對稱作戰概念就非常重要了。必須針對敵人威脅,以現有武器裝備結合戰術戰法發展,採取「避其鋒,攻其弱」的方式,以有限國防預算建立反制武器,包括多層次防空導彈、制海攻船導彈等,再結合包括地面火炮、戰甲炮車、坦克、水面艦船等基本戰力,打擊敵人弱點,創造有利態勢,發揮聯合作戰效能,才能對敵人形成致命打擊。

我是凌遠山,感謝收看新冷戰情室「台海風雲」,請您給我們點讚,留言討論,我們下期再見!

=====================

大家好,歡迎收看《新冷戰情室》。

喜歡我們的頻道,歡迎點贊,訂閱,評論,並開啟小鈴鐺🔔就可在第一時間觀看精彩內容哦〜

●乾淨世界《新冷戰情室》訂閱頻道

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f0pfr9iea8dLmIA3dw0Nuyyd12m0c

●《新冷戰情室》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Cfjd8aOsJHdpgj6FD9L1w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