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誌願軍在古土裡以南向美國軍人投降。(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看中國2023年10月3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木子綜合報導)近日,中國導演陳凱歌的主旋律大片《志願軍:雄兵出擊》上線,儘管官媒央視等媒體齊上陣造勢,但未料票房慘淡,有時評人批陳凱歌已淪為官方扭曲歷史的工具,也有大陸民眾直言「票房越高我就越悲哀」。
陳凱歌淪為官方敘事工具 新片販賣愛國主義失靈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近年《長津湖》和《水門橋》兩部主旋律電影近百億票房讓聯合導演之一的陳凱歌看到了題材的紅利,他獨自再執導了中國援助「朝鮮戰爭」三部曲,其中系列的首部《志願軍:雄兵出擊》,已於9月28日在中國和香港、澳門上映。
報導指,陳凱歌採用「愛國財富密碼」的老套手法,利用宏大敘事加煽情,以及網羅眾多明星參演,在片中重塑「朝鮮戰爭」的國際背景,以及中共出兵參戰的決策過程,其中虛構了毛澤東在天安門上接見代表,與中國知名女產科醫生林巧稚的對話,藉林巧稚之口把戰爭歸為「人民的選擇」。
生活在紐西蘭的《北京之春》主編陳維健告訴自由亞洲電臺臺,陳凱歌淪為官方敘事工具、扭曲真正史實。「陳凱歌現在歌頌共產黨,歪曲歷史。什麼叫‘抗美援朝’?完全是不義之師。當年斯大林要求毛澤東打到朝鮮去跟美國對抗。而且當年剛剛解放戰爭打下來,中國那些士兵、軍人都不願意再打仗了。中國誌願軍不是志願,就是讓中國年輕的士兵去送死。」
陳維健還說,「民族主義是它們最後的手段,但是這個民族主義這麼多年下來,現在也開始不管用了,能夠被忽悠的人越來越少。中國普通的老百姓的經濟利益受損以後也開始認識到了‘他們是犧牲品’,這些網民開始覺醒了,他們在網上冷嘲熱諷‘打仗,你們權貴的兒子去打吧’。民族主義已經是沒辦法轉動了。」
陸民:《志願軍》票房越高我越悲哀
《360娛樂》10月1日一篇文章指出,陳凱歌你真的對得起觀眾嗎?「國慶」檔電影《志願軍:雄兵出擊》正在熱映,累計破2億的票房成績不容小覷,單日票房已趕超《前任4:英年早婚》。但是「看到電影票房越高我就越悲哀」,不為別的,「只為中國電影市場感到悲哀」。
文章指,有如此高的票房成績,奇怪的是,這部電影的差評真不少,甚至比「春節」檔任何一部影片的爭議都要大。有人認為陳凱歌令人「大失所望」,有人直呼,「如芒刺背,如坐針氈」,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字「爛」。文章稱,電影用大量混亂的鏡頭堆砌起來,時不時還摻雜著一些煽情片段,若不是加上特殊人物和背景,這場景早已看過多次。
文章還指,《志願軍》就贏在了影片的名字,這種主旋律題材是「國慶」檔必不可少的,連官媒央視等主流媒體都競相為其宣傳。如今《志願軍》也成為綁架觀眾的一種方式,好像「國慶」檔能夠有這種作品就該獲得好成績,「不管電影究竟有多難看」。
號稱大片《志願軍》首日票房慘淡,預計虧損8億。(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香港票房收入慘低未進首日前10名
網易號「千信齊飛」9月29日發文指,9月28日,陳凱歌導演的戰爭片《志願軍:雄兵出擊》香港上映首日排片47場,觀影人次431人,單日票房3.7萬港幣,再加上優先場累計總票房7.5萬港幣。
文章指,而烏爾善導演《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與陳凱歌導演《志願軍第一部:雄兵出擊》2部內地片同日開畫,《封神第一部》在排片不佔優勢情況下憑藉高上座率拿下單日票房榜亞軍,陳凱歌的《志願軍第一部》上映首日未能進入單日票房榜前10名,可見《志願軍第一部》電影香港市場票房已經「扑街」。
號稱大片《志願軍》香港首映未進前10,排第11位。(圖片來源:網路截圖)
對此,在X平臺(原稱推特)自稱是記者、暢銷書作家的李幺傻說,「陳凱歌的見識,不如我採訪過的文盲志願軍老兵。我為了寫《長津湖》這本書,採訪了很多志願軍老兵,其中有一個老兵,在偏遠農村,採訪完後,我說現在的朝鮮,每年餓死很多人;而現在的韓國,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老兵默然,許久不說話……當時我感覺自己有點殘忍,摧毀了老兵一生的信念和支柱。」
有網民評論道,「陳凱歌新片《志願軍》票房扑街。觀影網友提出兩個靈魂拷問:1、為什麼現在的朝鮮每年餓死那麼多人?2、為什麼現在的韓國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沒有志願軍,朝鮮人民早就過上韓國人民的生活了」、「這就是共產主義和民主共和國的分別,一個自由開放的體制,一個控制人民思維、自由、人權的流氓極權政體,遲早被世界拼棄!」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