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搖擺國家」決定地緣政治未來(圖)


9月9日,印度總理莫迪在開幕致詞中宣布非洲聯盟成為G20永久成員。他擁抱非洲聯盟主席阿蘇馬尼(Azali Assoumani),並邀請就座(圖片來源: LUDOVIC MARIN/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9月29日訊】烏俄戰爭與地緣政治使得中西分歧、威權與民主對抗加劇,西方國家感受到來自中國與俄羅斯的巨大威脅,而對於烏俄戰爭相關議題,世界重要經濟體在日前剛閉幕的印度新德里G20峰會上也難以達成共識。顯然的,烏俄戰爭似乎已將世界分割成中西兩大集團,但是在國際政治中,仍有許多國家在國際舞台上具有一定影響力卻拒絕成為美中博弈的棋子,這些國家通常會選擇在共同利益上與多方合作,並表示不會加入美國或中國陣營,而這些國家是否正在產生出一個新聯盟?而這樣的新聯盟是否也正在形塑一個新的國際秩序?值得我們觀察。

根據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如果西方國家想要維持其在全球舞臺之影響力則必須要與「全球搖擺國家」有更多有意義的互動與參與。所謂的「全球搖擺國家」(Global Swing States)概念是「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在2012年所提出,其概念是指在國際政治中具重要影響力,但對於國際合作會有不同偏好的國家,即國際合作並非「零和遊戲」,且與西方跨太平洋聯盟之外的合作會隨著偏好不同而轉變。

當時的「全球搖擺國家」指的是巴西、印度、印尼和土耳其,但隨著國際秩序的快速變化,今年5月「德國馬歇爾基金會」最新的報告中指出,建議美國及歐盟重新思考對「全球搖擺國家」之跨太平洋聯盟的戰略,並將沙烏地阿拉伯和南非納入。隨著烏俄戰爭的變化和美中競爭的加劇,我們可以看見這些所謂的搖擺國家在許多議題上不見得與西方有同樣的利益,他們不願過度依賴美國,也常做出與西方不同的選擇,但仍會在共同利益上保持緊密合作。

以印度為例,從此次印度新德里G20峰會中可以觀察到,印度有向美國靠攏的趨勢,或許這也與印度和中國的經濟競爭以及邊界爭議問題相關,而中國也很巧妙地在此次G20峰會上缺席,但就單一事件沒辦法解讀為印度可能會加入美國陣營。印度與俄羅斯始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自烏俄戰爭爆發以來,以美國為首之西方國家強烈譴責俄羅斯侵略主權之行為,但印度對於烏俄戰爭之相關反應卻是相當謹慎保守,從聯合國譴責俄羅斯之相關決議便可看出,且儘管俄羅斯遭到美國與歐盟制裁,印度始終是俄羅斯主要石油出口國之一,在軍事方面,雖然印度也不斷在減少自身對於俄羅斯軍事武器的依賴,透過轉向美國、以色列、法國和義大利等國家購買軍事武器,但目前俄羅斯仍是印度最大的軍事裝備供應國。

另一個在今年被列為「全球搖擺國家」之一的沙烏地阿拉伯也很值得觀察。今年3月,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恢復外交關係,震撼全球,外界也將此次「沙伊復交」視為是中國在中東地區取得重大勝利,這也意味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挫敗。但有趣的是,相距大約半年時間,美國總統拜登在今年9月紐約聯合國大會場邊與以色列總理Benjamin Netanyahu會面時,表示雙方有意推動以色列與沙烏地阿拉伯建交。美中大國博弈角力似乎越演越烈,但沙國外交部長Prince Faisal binFarhan卻在今年6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沙國之際表示,沙烏地阿拉伯與美國和中國間的關係並非「零和遊戲」,且沙國有能力擁有多重夥伴關係和多重參與,而美國也一樣。

大國博弈、華府與北京角力有增無減,在國際政治中具有影響力且不願加入美中大兩陣營的國家也不再只是少數,這些所謂的「全球搖擺國家」擁有實力,也知道如何透過自身優勢在國際關係上取得一定程度話語權,他們在不同議題上與不同國家合作,為自己國家謀取最大國家利益,他們既不屬於某一陣營也不只與某一陣營互動,外交政策及國際參與更有彈性、更靈活、更具戰略意義且具影響力,他們選擇與多邊結盟,未來也將很可能成為大國角力的關鍵影響力也進而影響國際間的權力平衡。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邱志偉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