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洛專訪】深度解析:「23.7」京津冀蓄滯洪區災民損失來自決策錯誤(視頻)

【看中國2023年9月11日訊】 (看中國記者李靜汝採訪報導) 據悉,2023年7月底8月初,中國京津冀發生了特大洪災,又稱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有大陸媒體報導指,當局當時啟動了數個蓄滯洪區分洪。那麼,劃定蓄滯洪區的法律依據是什麼?應當在何種情況下被啟用?洪水退去後如何安置和救助蓄滯洪區內的受災民眾?特別是受災民眾如何獲得公平合理的補償?成為中國民眾及外界關注的焦點。看中國記者就此採訪了旅居德國著名環保生態學專家王維洛博士。

蓄滯洪區洪水為何遲遲不退?

據大陸媒體報導,洪災過去一個月,但受災地區、尤其是蓄滯洪區內人們的生活仍未恢復正常。有大陸專家解釋說,此次京津冀強降雨可能只有幾十年一遇,沒有「63.8」洪災那一次大,不到「100年一遇」。

王維洛對此表示:「我看到最後的是到8月31號說東店的蓄滯洪區裡面,有的地方水還是很深的,大概到膝蓋這裡吧,水還沒有排出去。京津冀洪水它有一個問題就是它在蓄滯洪區裡面排不出去。我們前面講了中共當局它新挖了很多入海的河道,但它的排放能力都沒有達到它原來設計的標準,就說本來是一秒鐘能排1000立方米,它若能夠達到500立方米就很不錯了。前面我們也講到地面下沉的問題。華北平原地面下沉,相對於海面來說,你的這個地就更低了,把水排出去就更加困難。本來的海平面和這裡的關係就說你比它高。現在由於地面沉降的話,變成內陸的地比海平面要低,排水就很困難。這也增加了洪水外排的難度。」

中共劃定蓄滯洪區的由來

針對此次洪災,有人撰文發問:中共政府是如何劃定蓄滯洪區的?何時啟用?如何啟用?有什麼法律依據?王維洛指出:「我們講蓄滯洪區主要是利用了自然界在河流下游的,或者中下游的一些低窪的地區來作為分洪的地區,最早的時候是分洪用的,當時並沒有講滯洪的概念。

中國人接觸比較多的不是海河流域,是長江流域。大家都知道荊江分洪工程,它是在中游,武漢的上游。

1949年以後,中國政府馬上開始建設荊江分洪區的工程。幸運的是在1954年長江發生大洪水之前,這個工程做成了。1954年洪水來的時候,三次動用了荊江分洪工程,使得湖北的沙市的水位降兩米,所以沙市當年的洪水位沒有超過海拔45米,是海拔44點多。

當時按照中國的一般防洪規劃,它就是根據歷史上所經歷的最大的洪水來做。所以它就根據1954年的洪水來規定,就是說如果沙市的這個水位達到45米的時候,就必須動用荊江分洪區。也就是在1954年以後,中國政府就投了很多錢,把長江大堤加高了,在沙市這個地區可以防止45米的洪水了。1980年做長江流域防洪規劃的時候,就是這麼說的,如果沙市的水位超過45米,或者馬上就要超過45米的時候,我們就必須動用荊江分洪工程。

1954年,當時的荊江分洪工程建立的時候,把荊江分洪工程裡的人都給遷移出來了,但是他們又做了一個約定,好像是人和自然做的一個約定一樣,就說在分洪區裡,我們還是能種農田的,但是沒有永久建築,老百姓不在裡面住,也不在裡面建房,裡面可能有建幾個草棚子,在夏天種地的時候過過夜,這是有的。當時就想我每年種一季莊稼,或者兩季莊稼,水來了你淹就淹了,就損失一次莊稼而已,但是我不住人。」

蓄滯洪區裡麵人口-把人口遷出 為什麼又遷回來?

據王維洛披露,後來長江水利委員會為了促使三峽工程上馬,就在蓄滯洪區安置永久居民。「它就讓老百姓再遷回去。就讓你使用這個分洪區的機率,困難會越來越大,使用的可能就越來越少。到了1998年的時候,當時的荊江分洪區裡住了有30萬人,所以在1998年當時的水位馬上就要超過45米了,湖北省委省政府就向中央請示,準備就要動用荊江分洪區了,荊江分洪區的30萬人提前24小時預警,動員這些人往外搬,而且還是很有組織的搬遷。但後來江澤民為了調動軍隊,他就沒有動用荊江分洪區,而是讓所謂的百萬軍民上長江大堤去嚴防死守,這是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我們講這個中國分洪區的這個來歷。

同樣在海河流域,也是1949年以後中國政府就設立了很多分洪區,像白洋澱、永定河泛區都在這個分洪區裡頭了。我們舉個例子就是永定河泛區。1939年永定河發生了一次大洪水。當時的洪水在現在廊坊的固安縣、快靠近天津的這個地區,就衝垮了河堤,洪水就漫出來了,一路上就這麼到大海裡去了,所以它叫洪水氾濫區,簡稱叫永定河泛區。當時已經把所有的居民都搬遷出去,同樣的和荊江分洪區一樣,我們在這裡一年種一次麥子,也不要讓地給荒廢了,兩年裡我收一季,三年裡面收兩季,有一年被淹的話,我就賺了,大概是這麼一個想法。

1954年永定河上游的官廳水庫修成了,當時說官廳水庫能存兩年的水,把洪水給控制住了,這個泛區就不會經常用了,因為我們上游有這麼大的水庫,我們花了這麼多的錢建了這麼多的水庫,所以就允許這些搬遷出去的居民,就重新的回到泛區裡面來居住。就是說這個分蓄洪區裡面它是怎樣的從有人居住到搬遷,然後又到有人居住的這麼個過程。

同樣的長江的荊江分洪區裡面現在住的可能超過100萬人,因為上游的三峽大壩控制洪水了。現在的荊江的分洪區裡面都是工廠。中國那時疫情剛開始生產最多的口罩的工廠,就在荊江分洪區裡頭。荊江分洪區裡面現在還有很多解放軍的設施在裡頭。將來什麼時候三峽工程又防不住洪水的時候,它又要用荊江分洪區的時候,它會遇到同樣的這麼一個問題。

分洪區裡住人這個問題,一直是中國水利界很多專家學者所指出的問題。認為無論怎麼樣,你也得把人給搬出去,儘管你使用的頻率會低。他們有的人說或者你得建高臺,墊很高,墊到洪水淹不到的地方,讓老百姓這個房子建在高的地方。

2019年,河北省委書記帶著省長,保定市市委所有人到東店什麼地方都去考察過了,專門提出了分蓄洪區裡面的安全問題。當時他們也提出了就是要把人口給動一動,但是他的目的並不是要把人口搬出來,而是要把小的村莊並成大的村莊,讓農民的宅基地從大概400、500平方米/一個農民,讓它縮小到只有100、200平方米,省出很多的宅基地,來這是他們背後的目的。所以你去看東店被淹的這個村莊,他們農民去鬧的,很多都是新建的房子。農村的建房都是按照中國城鄉規劃法,有建築許可建造的房子。」


2023年8月4日霸州民眾在市政府前拉著「還我家園,明明是泄洪原因,卻說降雨所致!」的橫幅表達抗議泄洪
(圖片來源:網路截屏)

蓄滯洪區民眾應該是賠償?還是補償?

有大陸媒體報導指,對於蓄滯洪區啟用後居民受到的損失,中共國務院在2000年制定了《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有人對此發問,這個補償標準是2000年制定,其具體的數額是否仍然符合當前中國的社會經濟狀況?

王維洛對此表示:「大家看中國的頒布的分蓄洪區裡面的補助辦法裡面,它有一條,它就是說對於違章建築它不予賠償,你這個建築是違法的,我不給賠償,這是對的,你在法律上是能解釋得通的。

同樣的就支撐了另外一個,對於合法的建築,你就必須給予合理的補償。什麼是合理的補償呢?那就是按照市場價格賠償,你才能讓你的市民做一個守規矩的市民。

這次使用到分蓄洪區分洪,它說有三個法律依據。第一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第二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最後一個是具體的蓄滯洪區應用補償暫行辦法,那是2000年5月份由當時的總理朱鎔基簽發的。其實到了2006年國務院還發了一個文件,這是現在的中國政府它不提的一個文件,就是國務院辦公廳批發的關於加強蓄滯洪區建設與管理的若干意見。是2006年6月13號批發。它的第10條就提出了,要適時修訂蓄滯洪區應用補償暫行辦法。

就是說2000年它制定了這個補償辦法,到2006年的時候,這個水利部或者說國務院已經看到了這個補償辦法是不合理的,而且它也強調了這個蓄滯洪區所在的人民政府要做人口規劃,要限制外來人口,要想辦法把裡面的人口搬出去。而且它還說要在這個蓄滯洪區裡面編寫洪水的風險圖,讓老百姓都知道你居住的地方的洪水風險有多大,這都是是它自己說的。現在你老百姓知道有這個圖嗎?知道你住的地方風險有多高嗎?沒有,它也沒有修改這個暫行辦法。所以它的暫行辦法的不合理,不是要我們現在的人去評論,我們可以說它不合理,但這個問題在2006年的時候,中共他們制定政策的人自己就已經知道它是不合理的。

中國政府使用蓄滯洪區的補償辦法,在中國的語言裡面,補償和賠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補償就是它是有一點施舍的意義,而給予賠償的這一方,它是在法律上有過失的,所以它要賠償。」

23.7海河流域大洪水災民損失來自政府失誤 官廳水庫只攔截洪水0.6億m³

王維洛進一步指出,在2023年就今年他們叫23.7海河流域發大洪水的這個過程中,中國政府的過失在哪?「就是說在海河流域的規劃裡面它是有4點措施。第一是上游建水庫,控制洪水;第二是中游排,就是修理河道,把洪水排出去;第三個是修建入海的河道,讓水盡快的過去;第四是適當的蓄滯洪水。

根據它說的官廳水庫是控制永定河的最大工程,它是有41億立方米的庫容,它的防洪庫容有29億立方米。官廳水庫在今年這次防洪過程中,它一共攔蓄了0.6億立方米的水,不足它的總庫容的七十分之一,就說它幾乎沒有攔蓄洪水。

按照永定河防洪規劃,官廳水庫門頭溝下游的三家店這個樞紐這裡,它要保證那邊的洪水不能超過2500立方米每秒,必須控制住。但是今年它到下游的是4600立方米每秒,就是它超蓄的水量,就是由於水庫沒有控制,沒有發揮它的作用,它只用攔蓄了0.6億立方米。至於它為什麼只攔這麼多?可能是因為它裡面蓄滿了水,也可能是官廳水庫的工程質量有問題。

因為官廳水庫1954年建成的,到現在多少年了?70多年了。一般的正常的使用年限也就五、六十年的年限。根據我查到的資料,海河流域所有的大型水庫,沒有一個水庫不是安全有問題的水庫,都經過一次或者兩次加固的,所以它安全問題很大。中游問題就是說河道要保證能夠通過,按照永定河的規定,它應該是能夠通過2500立方米每秒,但是在盧溝橋分洪樞紐下泄的水位,根據我查到的,它最後下泄的就出北京市界的流量只有1300立方米每秒,幾乎是減少了一半。它最大流量是4600立方米每秒,下去的卻是1300立方米每秒,它還有這個3300立方米每秒的那個洪水到哪裡去了呢?那個洪水就通過了這個小清河到了涿州去了。小清河分洪工程我們看不到分洪的過程,這就是涿州首先啟用的是小清河分洪區。

第三個就是我們前面已經講到了它入海的河道,現在它的河道很多,哪一條河道能力都沒有達到當初設計的水準,所以導致了它的洪水不能很快地進入到渤海裡去。前面也講到了它的地面沉降的這些問題所帶來的工程上的問題,但是這些都是中國政府它當時就要面對的這些問題。

最後是蓄滯洪區裡面的人口。這些村鎮的建設都是按照中國政府,地方政府的城鄉規劃,或者中國新農村規劃建設的,所有的房子都有建築許可。我們這裡說什麼呢?這就是一個規劃錯誤。按照2019年河北省委書記當時考察的時候,他已經提到了要考慮把人口遷出去,但是他具體又不做這件事情。他只是把這個村子合併,把小村子合併大村子,能省出很多地來。他並沒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或者防洪法裡面規定的在蓄滯洪區裡面,如果你人口遷不出去的話,你必須要建築高臺的,建築的地方要高於蓄滯洪洪水的位置。

我們這裡順便講一下,白洋澱是海河流域的一個自然的泄滯洪區,歷代都是這樣過來的。1963年海河流域經歷了一次最大的洪水,中共政府也承認2023年這次洪水,規模還沒有超過1963年的洪水規模,它只是相當於1996年的洪水規模。根據我掌握的資料,1963年白洋澱這個自然蓄滯洪水區最高的時候它蓄滯了41億立方米洪水,當時的十方院水文站它的這個水位高是11.7米。41億立方米的水量是多少呢?相當於永定河的上的官廳水庫的總庫容量。

在今年的洪水過程中,河北省說它投入了7個蓄滯洪區,它總共蓄水25億立方米。所以蓄滯洪區的這些災民,他們所受到的損失是完全來自於他們的決策錯誤。所以中國政府所應該承擔的是一個賠償,而不是補償。」

中央政府拿出15億救災款?河北政府11.9億 每個災民幾百元?

據大陸媒體報導,到目前為止,中共財政部、水利部災後兩次緊急預撥款共15億用於救災。王維洛對此表示:「我們現在就回顧一下,2020年我們也講過長江洪水上游重慶的水位就已經超過了1981年的水位,長江上的5次洪水過來。當年中國政府拿出了1000億的人民幣救災款。現在中國政府一共拿出多少?15億這是中央財政拿的,河北省是拿出了11.9億,按照它說的災民的人數,你要給它分下去的話,一個人也就幾百塊錢。它說死一個人給2萬,一個房子全倒了給4萬,死一個人你有保險的給5萬,家裡的電器最多給5千。

每一個中國人,你心平氣和的坐在你的家裡,你數數你們家的電器和傢俱要多少錢?也許有一天,你們家的房子也會被淹,一個好的電視機就超過5千塊錢。

我這裡例舉德國洪災是政府是怎麼救助災民的,也許對中國人有借鑒。2021年就是在鄭州洪水發生之前的一個禮拜,德國的阿爾河地區遭受了洪水。當時胡錫進還專門在微博寫了篇文章就說,德國制度的失敗,他說這個阿爾河的洪水當時死了多少人。好像到前幾天我看到才發表了有更新的消息,好像是死了180個人左右吧。這是發生在2021年7月14日夜到15日凌晨的。這個村莊總共的居民一共是5.6萬居民,受災的居民是4.2萬,受災重的居民是1.7萬,嚴重的程度就和涿州是差不多,就是一無所有,房子倒了,什麼也沒有了。建築一共是4200棟受損,其中的3000棟房子是在阿爾河邊建造的。

根據不完全的統計,德國聯邦政府和當時的州政府拿出的緊急援助,分攤是這樣的,因為涉及到三個州,主要是兩個州,一個是我們這個州,還有的是萊茵蘭-普法爾茨州。聯邦政府出2億歐元,州政府出2億歐元,一共緊急援助是4億歐元。對於那些受災特別嚴重的那些家庭,你就直接去領5萬歐元緊急援助款,援助每個家庭。

德國很多人的房子是有保險的,有兩個保險,一個是房屋保險,一個是財產保險。德國保險公司具體的賠償不知道,他們當時事先的估計是他們要付55億歐元的賠償。德國聯邦政府還成立了一個基金,為被摧毀的基礎設施提供10億美元。我不知道它為什麼是拿美元計,可能因為當時美元和歐元幾乎是等於1比1的。現在最後的統計,他們提供了一個叫做重建援助款300億歐元,涉及的人4.2萬。你就想中國的河北,涉及的將近是500萬人,中國政府拿出15億,河北政府拿出11億。

也就是說,德國政府除了前面的4億緊急援助,保險公司支付的55億,我們不算他們為基礎建設提供的10億基金,它最後提供了300億的重建援助。當時馬上就立法規定了一個2021年重建援助的條例,規定了這些款怎麼用。其中有一條他說受到洪災影響的公民、公司或者其他機構將獲得80%的賠償。」

本文留言

作者李靜汝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