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勢療法」具有驚人潛力(組圖)
順勢療法是屬於一種利用頻率共振的治療方式,又稱為同類療法。(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順勢療法(Homeopathic)是屬於一種利用頻率共振的治療方式,又稱為同類療法,最早起源於西元前460~370年醫學之父希波拉底所提出「以同治同」的概念,他提出對抗療法與順勢療法兩種治療疾病的策略。
對抗療法以對抗病毒、病菌、疾病症狀,將其病菌、病毒消滅,症狀壓制的概念,後續成為當今西醫的主流思維。例如:使用抗生素、止痛藥、降血壓藥、安眠藥等等,都是屬於對抗病菌、壓制症狀對抗療法的概念。
「以同治同」的順勢療法
不同於對抗療法,傳統順勢療法根據觀察病人的症狀,用同樣能引起類似症狀的植物或是物質為藥引,將其稀釋後讓病人服用,此種方式被稱為「以同治同」。
在200年前,德國醫生赫尼曼(Samuel Hanneman)發現金雞納樹皮也能引發出類似瘧疾的症狀,根據以同治同的概念,利用金雞納樹皮稀釋後來達到治療虐疾的效果。
因此,他提出,「引起類似症狀疾病的物質,具有治療疾病能力的順勢醫療概念」也就是說,透過觀察患者症狀,給予能引發類似症狀的特定物質。例如:洋蔥會使人流鼻涕、流眼淚,與某些感冒有類似的症狀,順勢療法便可以利用稀釋後的洋蔥混合液,來治療類似症狀的感冒;咖啡會引起失眠,於是將咖啡稀釋後,利用咖啡來治療失眠。
在近代,使用疫苗的方式,其實也是融入了順勢醫療以同治同的概念,利用施打疫苗,讓低毒性的病毒進入人體,用意在於讓人體免疫系統先習慣病毒,並且產生抗體,等到真正遇到同樣病毒侵襲時,身體已經有抗體來攻擊入侵者。
順勢療法與疫苗的不同之處在於利用細菌或是病毒的能量頻率複製在水中,而不是物質形式的細菌、病毒本身。運用以同治同的概念,將引起疾病的病菌頻率,利用水為載體,攜帶進入身體後,抵消產生疾病的頻率,達到以同治同的治療效果。
順勢藥劑主要以頻率共振影響特定目標器官或組織,相對安全。(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順勢藥劑治病的關鍵
在歐美,順勢療法已經非常普及,在大型有機店都有販售小糖球或是飲品的順勢製劑,將各種頻率和信息植入小糖球或是水的載體中,透過口服將頻率和信息帶進身體,並與目標的組織器官產生同頻率的共振效應。
1、頻率(frequency):透過觀察症狀、肌肉力量的強弱變化,或是結合經絡反應的量測機器,找出適合個人所需要的頻率,與對應的器官組織同頻率同相位的波,就能增強器官組織能量。如果是細菌、病毒、有毒物質,就給予同頻率反向波,以此抵消細菌、病毒、有毒物質所產生的波動。
2、勢強(potency):勢強代表順勢藥劑的能量強度,將特定物質反覆進行稀釋,每次稀釋都需要給予搖晃。每次稀釋搖晃過程就付予了能量,增加順勢藥劑的勢強。當稀釋越多次,代表濃度越低,但是勢強反而增加。
舉例來說,當我們把1滴帶有病菌的水,滴進1000C.C.的水瓶中稀釋,並且搖晃100次,再將水瓶中的水抽出1滴,再滴入1000C.C.的水瓶,再搖晃100次,如此重複10次後,檢測機器已經無法發現病菌的踪跡,但是病菌的頻率已經被複製到水中,並且在每一次的搖晃過程中,都是增強了稀釋液的勢強。
每個病人對於特定頻率所需要的勢強都不同,並不代表高勢強的頻率就是符合病人需要的。在傳統中醫草藥熬製過程也有類似的概念,例如某些草藥的組合可以補肝,代表這些草藥組所成的頻率與肝類似,透過特定形式的熬補過程,就是特定給予能量勢強的概念。
現代順勢醫療的發展與未來
近幾年來,順勢醫療運用數位科技,將頻率資訊數位化,將身體的各種器官、組織、細胞,以及細菌、病毒、環境毒素、食物、營養品的頻率,紀錄在電腦中形成數據庫,這有助提升讓順勢醫療的精準度及執行效率。
例如在疫情期間某些國家在疫苗取得困難狀況下,也會使用數位化的順勢滴劑,透過機器記錄病毒的頻率信息,再將這些頻率信息植入水中,形成帶有病毒頻率信息水的母瓶。透過母瓶可以大量稀釋、複製,提供大眾飲用。以低成本的方式讓大眾接觸病毒的頻率而非毒的本體。儘管實際成效還未能獲得驗證,但是由此看來,順勢醫療是一種相對平價、安全、容易執行的方式。
傳統順勢醫療,以水、醋或烈酒等等液體來當載體,近幾年已經有利用貼片、光、電流、磁場等等方式為載體,甚至將藥物電子化,讓長期服用藥物的病人接收藥物的電子頻率訊號,試圖藉此減少藥物的用量與副作用。
順勢醫療與傳統醫學不同的四大特性
1、量身客製:針對個別病人客製化的特性,符合精準醫療的發展方向。
2、物理非化學:利用頻率,搭配各種不同的載體,增強目標組織器官的能量。頻率是唯一能穿透身體的各個角落,甚至直達細胞、粒線體、DNA透過同頻共振,直接改變目標組織器官能量狀態。
3、低副作用:相較於傳統藥物,藥物進入血液循環後引發全身性反應,或多或少都有副作用,順勢藥劑主要以頻率共振影響特定目標器官或組織,相對安全。
4、符合未來科學量子意識發展趨勢:將訊息或是意念導入載體,再透過載體影響身體意識狀態。例如:花精利用水為載體,將訊息和意念植入水中。
本文摘自新自然主義出版社《解密粒線體:李政家博士的健腦科技養生法》,作者:李政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