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美貌牽動三國 二千年前的「婦女之義」(圖)
回顧二千餘年前的「婦女之義」
春秋時期禮樂崩壞,正所謂亂世出英雄,也有不少奇女子事蹟。
春秋時期,禮樂崩壞,天下共主周天子衰微,於是諸侯並起爭鋒,局勢詭譎多變。正所謂亂世出英雄;然而,時勢造出的不只有英雄,也有不少奇女子,這一篇文章要講的就是她們的事蹟。
筆者在《春秋》、《公羊》、《穀梁》或《左傳》中尋找她們的故事,也好奇她們被記載於經典古籍而流傳千年的意義。而這些意義,如「禮也」、「正也」、「善也」、「賢也」、「美也」,是否還能被二千餘年後的我們所認同?也就見仁見智了。以下分享兩則故事。
宋伯姬的「宵不下堂」
據《穀梁傳》載,襄公三十年(前542),春,五月甲午日,宋國發生火災。伯姬的住處失火了,左右人說:「夫人避火吧!」伯姬道:「婦人之義,傅母不在,宵不下堂。」傅母,是指古代負責輔導、保育貴族子女的婦人;當時有傅母(保姆)不在身邊,夜晚婦人不可出屋的禮義。
火勢越來越大,左右人又勸說:「夫人避火吧!」伯姬堅持道:「傅母不在,宵不下堂」。於是伯姬就被燒死了。
宋伯姬因守婦女之禮而死,《公羊》、《穀梁》稱讚「賢也」,為彰顯她的節義,所以記載了這件事情。當然《左傳》也有記載,但對於伯姬之死有著不同的見解。
《左傳》云:「君子謂宋共姬,女而不婦。女,待人者也;婦,義事也。」意思是,未嫁之女是應該等待傅母的,但已嫁之婦應當便宜行事。是以宋伯姬「女而不婦」,雖是成全了閨女之禮,卻未盡婦人之禮。她不該死的。
息嬀的「縱弗能死」
春秋時期,陳莊公次女,有傾城之艷色,嫁入息國,史稱息媯、息夫人,或是「桃花夫人」。
據《左傳》記載,蔡哀侯和息侯先後娶了陳國的女兒。某日,息媯(息侯之妻)歸寧陳國,路過蔡國。蔡哀侯說:「我的小姨也。」於是停下她的隊伍,相見時對息媯有不禮敬的行為。
息侯聽聞大怒,派人遊說楚文王:「伐我,我會向蔡國求救,你可以趁機攻打他。」楚文王應允,在秋天九月擊敗蔡國於莘,俘虜蔡哀侯。蔡哀侯懷恨在心,以息媯的美貌撩撥楚文王,於是楚文王以宴饗之名去見息侯,乘機滅掉息國,得到息媯。
息媯為楚文王生了兩個兒子,卻從來不開口說話。楚文王問她原因,息媯說:「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我一個婦人,卻侍奉了兩個丈夫,不能以死明志,又有什麼可說的?楚文王受蔡哀侯的挑撥而滅掉息國,於是在秋天七月,攻入蔡國。
息媯的美貌牽動三國之戰,很容易被冠上「紅顏禍水」的惡名,但是《左傳》認為蔡哀侯才是三國之亂的始作俑者。書上說:「君子曰:商書所謂『惡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鄉邇,其猶可撲滅者。』其如蔡哀侯乎!」意思是,惡的蔓延就如野火燎原一般,不可靠近,也不易撲滅,就像是蔡哀侯!
最先是蔡哀侯的邪淫之心導致楚伐蔡,後來又以懷恨之心煽動楚伐息;他的「惡」,如同野火燎原一般,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至於息媯,從來都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所以《左傳》以「未言」及「縱弗能死,其又奚言」表達她無聲的抗議。雖然《左傳》未曾讚言息媯,但從它記下她的故事來看,應該也是認同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