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3年7月28日訊】在剛剛過去的6月,中國國內造車新勢力銷量前三甲為理想、零跑、哪吒,而這三家竟然沒有一家是憑藉純電動車型上位的。蔚來和小鵬則跌落三甲。
理想是增程式車型最主要的推廣者,一度瀕臨死亡的零跑在推出增程式車型後銷量扶搖直上,而在哪吒的銷量中,增程式的貢獻也不容小覷。
多年來,「油改電」始終未能獲得市場認可,但「電改油」似乎正實現逆天改命。增程式與混動,這種可油可電的補充能量方式開始被更多人接受。這也讓更多造車新勢力躍躍欲試——多押注幾條技術路線,勝算總是會更大些。
近日,小鵬發布了一則招聘高壓油箱的設計工程師的招聘啟事,招聘公告中明確提到要有PHEV車型高壓油箱的開發經歷。作為一家定位為智能電動汽車公司的企業,小鵬之前明確否認過會做混動的傳言。但如今,小鵬似乎也有了其他考量。
「油改電」與「電改油」雙標背後
與「電改油」被市場輕鬆接受不同,「油改電」曾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魔咒。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初期,基於純電動平臺打造的產品屈指可數。出於對市場前景不確定以及成本考量,不少傳統汽車企業在投身新能源汽車市場之初都是選擇對現有燃油車平臺車型進行改裝,將發動機、變速箱、油箱等部件卸下,換上電池、電機和電控,也就是消費者口中的「油改電」。
只是,由於受到車身結構限制,往往「油改電」的車輛在續航和空間方面的表現都較為雞肋。從始至終,「油改電」的產品也一直未能得到市場認可。此後,車企開始投入資金、時間、精力進行純電平臺的研發,電動車型的性能表現也有了明顯進步。如今,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闖出一片天地的純電動車型,也大多出自純電平臺。
如今,「電改油」得到的市場反饋與「油改電」截然不同。當一款車型同時提供純電版本和增程式版本時,增程式往往價格更低,綜合續航表現更好。
以深藍S7為例,該車增程版共3款,售價14.99萬-16.99萬元;純電版共2款,售價18.99萬-20.29萬元。純電版車型提供520km和620km兩種續航版本(CLTC),增程版車型純電續航121km/200km(CLTC),但綜合續航卻可達1040km/1120km(CLTC)。
哪吒S增程版車型官方數據顯示,其在純電行駛時,可提供310公里的綜合續航,滿足用戶一週的通勤代步、上班接娃等用車需求。而在滿油狀態下,車輛CLTC續航水平更是直接達到了1160公里。
對於消費者來說,這等同於在降低能耗的同時實現了「超長續航」,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純電動車型里程焦慮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價格也真的更便宜。
花更少的錢買到續航更遠的車型,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電改油」更容易被接受。
糟糕的方案,還是真香警告?
增程式電動可以同時加油和充電,由於增程式不具備發動機直驅的驅動模式,更像是一款電動汽車隨車攜帶了一個燒油的發電機,邊走邊發電。
由於增程式車型對於發動機的要求並不高,這被不少人評價為技術水平低下。與此同時,增程式車型高速油耗相對較高,也是被詬病的主要方面。此前,大眾中國CEO馮思翰甚至把增程式電動稱為「最糟糕的方案」。
儘管增程式車型在技術先進性上受到不少爭議,但其卻擁有漂亮的銷量表現。目前,除了銷量不斷增長的理想汽車,嵐圖汽車、華為等紛紛押寶增程式電動,曾經徘徊在危機邊緣的零跑汽車更是憑藉增程式車型「起死回生」。
今年上半年,理想交付量達到了13.91萬輛,已超過其2022年全年的交付量,同比增長高達130.31%。遠遠領先於蔚來的5.46萬輛以及小鵬的4.1萬輛。理想汽車CEO李想表示,第三季度,理想L8和理想L9的目標是每月過萬輛的交付,理想L7挑戰1.5萬輛月交付目標;今年四季度,理想要挑戰4萬輛的月交付目標。
數據顯示,造車新勢力6月銷量榜單中排名第二的零跑汽車也是增程式車型的受益者。今年1月,零跑汽車銷量僅1139輛,但到了6月,其銷量已飆升至1.32萬輛。而對零跑汽車銷量起到關鍵作用的車型,便是起售價僅為14.98萬元的零跑C11增程版車型。
今年3月,零跑下調旗下車型售價,中大型增程車零跑C11更是引發市場關注。4月,零跑汽車的銷量飆升到了8000多輛,5月,零跑汽車已經重新回到月銷萬臺的水平,到了6月,零跑交付1.32萬輛,同比增長17.3%,環比增長9.5%。當月,零跑C11的銷量就達到了8934輛。按照規劃,零跑的C01也會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增程版,未來零跑的B產品線同樣會發布純電+增程雙版本。
此外,嵐圖6月交付新車3007輛,同比增長150%。嵐圖汽車自3月以來連續四個月保持月銷超過3000輛。至此,嵐圖上半年累計銷量突破15031輛。
與此同時,插混車型的銷量也有不錯的表現。2022年4月,比亞迪正式宣布停產燃油車,也成為了第一家停產燃油車的傳統車企。但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在停產燃油車的同時,保留了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數據顯示,比亞迪1-6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到126萬輛,同比增長95.78%。其中,插混車型銷量高於純電車型。
有業內人士認為,短期來看,純電動汽車滲透率出現瓶頸有多方面原因。如一二線城市的消費日趨飽和,而四五線城市基礎設施與消費觀念並沒有及時跟進。與此同時,供應鏈與產能限制、產品定位與成本偏高等,都在阻礙純電動的進一步走高,這也為可油可電的插混、增程式車型帶來機會。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