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暴雨淹大水 官媒報北京再現「千龍吐水」奇景(視頻/圖)


故宮的排水系統主要修建排水明溝和暗溝(網路圖片)

【看中國2023年7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黎小葵綜合報導)近期中國多地遭遇暴雨襲擊,不僅地鐵站變「水簾洞」,樓梯成「瀑布簾」,上海高架橋也變成高架河,地方不斷傳來有民眾在暴雨中不幸遇難或失踪,然而,中共官媒一方面低調報導雨中死傷人數,另方面高調報導「北京故宮現千龍吐水奇景」,引發輿論譁然。

北京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最新消息,北京市氣象台2023年7月24日22時35分發布暴雨藍色預警信號,預計當前至25日凌晨2時,北京中部及南部的部分地區將出現1小時30毫米以上的短時強降雨,西南山區及淺山區可能出現強降水誘發的泥石流、滑坡、崩塌等次生災害,低窪地區也可能出現積水。

此外,市氣象台24日晚間10時5分發布大風黃色預警信號,預計當前至25日凌晨2時,北京市大部分地區有7、8級短時大風,局地9級左右。

氣象台還預計25、26日,四川、重慶、貴州、雲南北等地有中到大雨,四川中南部、重慶南部、貴州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暴雨,局地大暴雨(100至140毫米)。

不僅如此,未來10天,新疆、甘肅、內蒙古局地高溫天氣持續,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未來3天,江南、華南等地也是35至37℃高溫天氣,局地超過37℃;江漢、黃淮、華北南部等地有1至2天高溫天氣。

 

 

但令人不可思議的,面對杭州暴雨導致5死3失聯、上海幾乎全城被淹、無錫高鐵站出現「瀑布」等各種災情,官媒不加緊跟進報導,卻報導起「北京故宮現千龍吐水奇景」。

 

 

 

澎湃新聞、央視財經報導,降雨從20日起傍晚開始影響北京,雨量分佈呈現西部大、東部小的特徵。當北京西北部的降雨量累計已達64.7毫米時,東南部卻只有2毫米,差了30多倍。
 
報導還指出,北京主汛期第一場雨到22日還在繼續下,當天早晨降雨最為明顯,最大雨強出現在故宮,8時至9時每小時降雨量為50.4毫米。與此同時,故宮再現「千龍吐水」奇景。

另據北京故宮博物院微信公眾號介紹,故宮主建築群包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石基,在無數次驟雨中仍安然無恙,得益於其精妙的排水系統。故宮的排水系統主要修建排水明溝和暗溝。明排水是透過各種排水口、吐水嘴排到週邊河中,如北京故宮三大殿三重臺基上有1142個龍頭排水孔,可瞬間將檯面上的雨水排盡,並形成千龍吐水的壯麗景觀。而被排出的水再通過北高南低的地勢,瀉入內金水河流出。


如北京故宮三大殿三重臺基上有1142個龍頭排水孔(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根據歷史記載來看,不管下多大的雨,故宮內從未出現雨水阻塞的現象。

紫禁城的地面則順應北京地區地理環境,整體走勢呈北高南低、中間高兩邊低,且略有坡度。每逢下雨時,雨水流入房基下的明溝石水槽,地面和明溝的水則會通過入水口流入地下。各個庭院內的明溝和暗溝的水,又流入溝道的支線和幹線,最後這些雨水全部流入內金水河。

相較於多地遭遇暴雨侵襲後,街道成河,水深浸過車胎,市民淌水上班,民間不禁質疑地下排水系統是不是有問題?

事實上,早年間一位熟悉北京地下基礎建設的城市排水專家對美國《紐約時報》透露,北京等大型城市的排水系統在建設時標準偏低,限制北京地下排水設施建設的主要因素並不是資金壓力,而是因地下空間更多的留給了電力、電信、以及地鐵等,直接關係到GDP的公共設施。他還指出「北京市把市政排水的業務歸屬北京排水集團也沒有幾年,北京的下水道責權不分,隨著城市化發展,在北京進行排水設施規劃和建設就會困難重重,各種成本越來越高。」

《東方早報》也曾援引北京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教授、給排水專家周玉文的說法,1949年新政權初期,城市排水多采用蘇聯的設計理念和技術理論,「想盡辦法省錢,只求能滿足當時的需求就行」。當時建的是小排水管道,按0.5年甚至0.3年一遇的標準設計,「一年淹兩、三次是正常的。」

周玉文並指出,中國發展中一直「重地上、輕地下」,排水等地下設施的發展相對滯後。

對此,不少網友在批評現代修建的排水系統是垃圾的同時,也不禁讚揚老祖宗智慧。 「很多人都說現代科技多發達,但其實,還不如老祖宗那會兒的技術。」、「現代人就算擁有技術,也缺少良心與責任心,所以僅讓一場大雨,就讓多地變成澤國。」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