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美中台「矽三角」關係難解(圖)


學者指出,美國半導體產業未來仍高度仰賴全球供應鏈支撐,因此必須鞏固與台灣等盟友之間的合作。(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7月18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美國期刊《外交事務》今天刊出美國智庫學者聯名專文,指出美中台「矽三角」關係難解,美國半導體產業未來仍高度仰賴全球供應鏈支撐,因此必須鞏固與盟友間的合作,而台灣是最重要的夥伴。

《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今日刊出「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學者戴雅門(Larry Diamond)和埃利斯(James Ellis),以及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的聯名專文。

此文以「危險矽三角」(The Treacherous Silicon Triangle)為題,指出「台灣安全」與「半導體供應鏈安全」為美中緊張局勢升高的兩大風險,如何處理美中台的「矽三角」關係,是美國外交政策中緊迫且棘手的挑戰。

文章指出,全球的60%晶片和90%最先進晶片靠台灣生產,依次為韓國、日本、中國。美國半導體晶片製造的全球市占率現為12%,排名掉至第五。

2020年疫情期間,全球晶片荒對各大產業造成嚴重的衝擊。晶片的短缺及敵對勢力實施相關禁令,對美國先進武器生產構成阻礙,此情況凸顯台灣安全的重要性。

學者們提到,部分戰略家臆測,半導體產業對全球經濟與中國經濟均不可或缺。若無極度挑釁情況發生,中國領導人不會甘冒風險,引爆可能危及自身的晶片供應爭端,其他國家也會設法阻止衝突。學者們認為,如果北京決定動武,很可能是出自於其他政治因素的考量。

文章強調,美國藉由晶片法案的補貼和獎勵措施來提振國內製造業是明智之舉,但即使未來幾年美國半導體晶片製造的市占率翻倍,仍將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的支撐。因此,美國必須與盟友合作,除了台灣,還包括法國、德國、日本、荷蘭、新加坡、韓國,印度也有望參與其中。

此外,美國晶片的製造也必須透過和其他擁有先進技術的非美國企業合作,例如台積電已在美設廠。學者建議,除了補貼,美國應該以更低的成本、充分的基礎設施、增強服務及人才,來吸引企業對半導體製造的投資。

文章還表示,政策制定者應鼓勵台美半導體學術機構合作,為雙方人才交流學習提供更多經費,並透過避免外地員工雙重課稅,以及完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來強化台美之間更廣泛的經濟與技術合作。

另外,文章指出,美國政府必須採取更多手段遏阻中國對台灣的威脅、幫助台灣獲得所需的先進武器,並尋求與台灣製造部門簽訂許可協議,擴大反戰車標槍飛彈、刺針地對空防空飛彈、無人機、以及衛星通訊系統的生產。

學者們在文末指出,未來幾年或幾十年,美中在經濟上、技術上及戰略上的競爭,仍會是地緣政治的主要情勢。美國必須與可靠的國際盟友強化半導體供應鏈,而台灣是當中最重要的夥伴。

陳建仁:台美經貿和產業合作密切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接受《福斯新聞》訪問時,批評台灣搶走美國的半導體業工作,「我們早該阻止他們」。台行政院長陳建仁今天表示,台美在經貿和產業合作方面相當密切,互蒙其利。雙方的行政部門及國會兩黨的聯絡也相當不錯。台灣不斷增進兩國間的經貿合作,雙方都受惠,因此政府會持續加強合作。對於川普的評論意見,行政院沒有任何評論。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