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過河拆橋 楊虎城最終自食惡果(圖)
西安事變主角蔣介石(右)、張學良(左)及楊虎城(中)在事變發生前合影。(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與張學良一樣,楊虎城之所以成為中共的「英雄模範」,完全是因為改變了中國現代史的西安軍事叛變,而據張學良透露,楊虎城才是叛變的主角,張不過是在旁協助。令楊虎城沒有想到的是,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中共過河拆橋,楊虎城最終自食惡果。
「投機軍閥」
楊虎城1893年出生於陝西一個農民家中。1911年辛亥革命後,落草為寇,成為當地著名刀客。其後參加陝西護國軍,參加護法戰爭和軍閥大戰等。
1922年,楊駐軍陝北榆林時,通過介紹,結識了陝西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魏野疇。魏長期在楊虎城部任職,對楊在思想上影響非常大。
兩年後,楊虎城在孫中山的介紹下,加入國民黨,參加了北伐。其後,楊部受編為國民軍第三軍第三師。1927年4月,蔣介石基於中共在國民黨內部對國民黨的破壞,決意「清黨」反共,將共產黨員從國民黨中驅逐出去,並予以抓捕。同情中共的楊虎城並沒有完全追隨蔣,只是讓魏野疇等離開自己的部隊。隨即,中共成立了皖北特委,隸屬中共河南省委,負責人是魏野疇、南漢宸等。
同年10月,楊虎城提出加入中共,希望「能做第二個賀龍」,並將部隊改編為中共紅軍,但遭到了中共河南省委的拒絕。
其後,楊虎城與中共黨員謝葆貞結婚。1928年,魏野疇等中共黨員醞釀在楊部發動暴動,楊反對無效,只得暫時到外地遊覽。暴動失敗後,魏野疇等被殺。這年秋天,中共同意接受楊虎城入黨,但因為其身在日本,沒有得到這一消息。
投靠蔣介石
1929年,對中共略有不滿的楊虎城率部投到蔣介石的麾下,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14師師長,駐防河南。蔣馮戰爭中則守備南陽,擊敗馮手下劉汝明的進攻。在蔣唐戰爭中,擊敗唐生智。
儘管楊虎城仍對中共十分同情、寬容,但卻並沒有贏得中共的信任,反而認為他是「投機軍閥」,並決定繼續破壞其力量。在中共中央指示下,中共河南省委對駐紮在河南的楊虎城軍隊不斷發動暴亂和兵變,計有舞陽暴動、靖遠兵變、兩當兵變、蒿店兵變、耀縣叛亂等,以致到1936年楊與中共代表談判時明確提出希望中共「不要策動他的部隊嘩變」。
1930年中原大戰時,楊奉蔣命率部返回陝西,出任陝西省政府主席。令蔣介石沒有想到的是,他居然任命中共黨員南漢宸為陝西省政府秘書長,代其主持省政府各項工作。
中原大戰後,楊虎城的新編第14師升格為國民革命軍第17路軍,共有6萬多人,這支軍隊被稱為「西北軍」。楊則繼續駐防陝西,任陝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綏靖公署主任等。此後,在蔣介石的多方施壓下,南漢宸離開了楊部。
楊虎城鬼迷心竅縱容中共發展
不過,鬼迷心竅的楊虎城仍然對中共「照顧有加」。在其保護下,中共在楊部的組織一直秘密存在並迅速發展。如張漢民任團長的警衛團,1934年全團有中共黨員200多人。1935年成立的綏靖公署特務第二團有中共黨員近300名。
國民黨陝西省黨部委員宋志先這樣批評當時的西安亂象:「西安這鬼地方是紅白不分。不少人做的是國民黨的官,吃的是國民黨的飯,卻說的是共產黨的話,甚至做的是共產黨的事。」楊虎城應該也算其中之一。
這裡說說很多國人都知道的小說《紅岩》或者電影《烈火中永生》中那個「小蘿蔔頭」宋振中的父親宋綺雲。影片中數說他是楊虎城的秘書,事實上,他是中共的命令去楊虎城部做新聞宣傳工作的中共黨員,並沒有擔任其秘書。
宋綺雲在徵得楊虎城同意後,改組一直進行反共宣傳的《西北文化日報》。該報此後成為了主要由中共黨員辦的一份報紙。宋綺雲還親自撰寫了《論攘外必先安內》等社論,「痛斥」蔣介石「消極抗戰」,積極「剿共」等所謂的「反動方針政策」。
宋綺雲還向楊做了大量工作,並通過楊的高級參議杜斌丞去影響楊虎城。
中共與楊虎城部暗通款曲
1934年中共在國民黨的一再圍剿下,北上逃跑,逃到了陝西一帶。1935年,蔣介石調張學良的東北軍到陝西,與楊虎城的西北軍共同剿共。楊虎城掌握西安市軍事控制權。
為瞭解除來自國民黨的軍事威脅,中共派楊虎城的老朋友、中共黨員南漢宸以及與楊虎城有家世淵源的王炳南,前去說服楊虎城。在1989年後中國大陸出版的現代史著述中已經明白無誤的說道:「1935年秋,中共即令南漢宸派人向楊虎城傳達了中國共產黨的『八一宣言』。」「同年12月,中共又派汪鋒對楊虎城及西北軍將領做工作。」「1936年春王炳南則奉中共指派專從德國回國去做爭取楊虎城的工作。」九十年代初,在中國大陸出版的中共共青團中央機關刊物《中華兒女》雜誌,已專門發表吹捧王炳南是如何成為楊虎城幕僚,並如何勝利完成策反楊、張和參加策劃西安事變的。
1936年4月,作為一方軍閥的楊虎城為了擴張自己的軍事勢力,擔心蔣介石對己不利,終與中共結盟,雙方簽訂了互不侵犯、建立聯絡站、交換情報、設立交通站等協議,初步形成了合作局面。此後,中共往返西安、延安,進入大陸,回歸陝北,路條均由楊的十七路軍提供。國民政府命令剿共的楊部,非但已與中共暗通款曲,甚至已經同流合污。然後,再由楊虎城去合謀已經被中共包圍的張學良。
就張學良而言,其周圍亦有多名中共黨員和「左傾」分子,他們掌管掌握了張學良的一切秘密活動,一切與共產黨聯繫的技術工作,以及東北軍全軍的人事工作。張學良副官兼機要秘書苗劍秋曾經一再鼓動張學良策動西安事變,說不要替國民黨打內戰。
中共抓住張學良和東北軍喪土失家的「情結」,接近他,然後包圍他,從而使「未足而立之年,即負方面,獨攬大權」,「未作過任何人部下,未有過任何長官」,「忿事急躁」的「少帥」張學良,終於不知不覺地改變了是非觀。在中共的滲透下,充滿野心的楊虎城和涉世未深的張學良同蔣介石在政見上的分歧加劇,他們反對蔣的剿共計畫,要求停止剿共,一致抗日。
發動西安軍事叛變
1936年12月9日,中共地下黨策劃西安學生3千多人在廣場集會,主張「國共合作,團結抗日」。次日,楊虎城即令宋綺雲參加草擬《張、楊兵諫經過》、《張、楊八大主張》等重要文件。這些檔都由宋綺雲帶回報社連夜印發號外。不久,在蔣介石再次來到西安後,張、楊發動了軍事叛變。
西安軍事叛變在蘇聯史達林的強硬態度下,中共被迫要求張、楊不要殺蔣,並一改以往的態度,好言勸說蔣介石。西安叛變最終和平解決,而中共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這場叛變使蔣介石國民政府「八年剿(共)匪之功,隳於一旦」;破壞了蔣介石抗日的戰略部署;全面抗日的時間表被迫提前,給中國人民造成巨大的災難;而起死回生的中共卻在戰爭中趁機坐大。
可以說,沒有西安軍事叛變,共產黨早就被消滅了,中國現代史也將被改寫。因此,作為政變直接發動者的張學良和楊虎城,理應被視為歷史的罪人。而作為幕後策劃者的中共(包括宋綺雲),置民族大義於不顧,在自己一直並不光彩的歷史上又書寫了不光彩的一筆,同樣將受到歷史公正的審判。
中共過河拆橋
西安叛變後,感覺上了中共當的張學良負荊請罪,陪同蔣介石回到南京,並為其囚禁,其晚年稱自己是「罪人中的罪魁」。而助紂為虐的楊虎城,在被出爾反爾的中共拋棄後,曾質問中共黨員南漢宸:「和平解決就是犧牲我。這種情形你為什麼不替我想一想?你只一味地站在你們黨的方面說話。我現在不能看著自己就這樣完了。」(申伯純:《西安事變紀實》,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98頁。)
楊還對主戰的孔從周、李振西表示不滿說:「看你們傻的!和平解決是共產黨的堅決主張。他們過去沒有機會敲(蔣介石)中央的門,現在利用東北軍、十七路軍敲開了中央的大門,人家怎能再同我們一道反對中央呢?」(張魁堂:《挽危救亡的史詩》,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悲慘下場
西安叛變後,楊虎城被蔣介石撤銷了一切職務,接著又被逼迫到歐洲考察。抗戰爆發後,楊虎城多次要求回國抗日,回到香港後卻被蔣介石誘捕,囚禁於大陸監獄,整整關了12年。在蔣介石離開大陸前往臺灣後,楊虎城及其妻兒在重慶被殺,落了個死無葬身之地的悲慘下場!宋綺雲一家三口亦是如此。這不正是其自食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