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白三黨候選人兩岸政策比一比 你最看好誰?(圖)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7日在台北舉辦「藍綠白三黨候選人兩岸政策比一比」座談會。(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3年7月8日讯】(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央廣報導,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7日舉行「藍綠白三黨候選人兩岸政策比一比」座談會,邀請學者專家探討三黨候選人的兩岸政策。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王智盛表示,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是延續蔡英文總統「維持現狀」的路線;柯文哲持續「重啟服貿」的爭議應對態度則可以看出他在兩岸政策上的空洞與善變;侯友宜是「終於」願意面對「九二共識」等兩岸定位的議題。

目前臺灣2024總統大選藍綠白三個主要政黨參選人已就位,民眾黨的柯文哲提出拋出「重啟服貿」,侯友宜倡議「憲法九二共識」、以及「義務兵役四個月」等都引發高度討論;而賴清德也投書美國《華爾街日報》提出「四個支柱」,可看出隨著選戰倒數,各黨參選人的兩岸政策已成為民眾關注焦點。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7日為此舉行「藍綠白三黨候選人兩岸政策比一比」座談會,邀請臺灣師大東亞學系教授范世平、臺灣智庫諮詢委員張國城、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吳瑟致、臺北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吳建忠等學者專家參與討論。

自由時報報導,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在會中指出,三黨候選人在兩岸政治、安全、經濟等議題交鋒,相較於侯陣營提出「兵役縮短為四個月」的冒進,賴清德對臺灣的國防軍事清楚延續著臺美之間長期堅守的「備戰才能避戰」共識,持續加強不對稱戰力,建立臺灣的威懾力。

經濟方面,柯文哲「重啟服貿」的逆流經濟思維,賴清德強調重塑供應鏈、降低中國依賴的經濟安全;再者,藍白陣營絕口不提的兩岸制度差異與競爭,賴則明確宣示要捍衛民主價值、對抗中共認知滲透。

王智盛總結,賴清德兩岸政策的核心就是成為「努力維持現狀的peace maker」,為了維持現狀,需要提升威懾、國防實力提升,臺美合作是必要模式,這些就和侯柯截然不同。

王智盛說,期待所有候選人能將兩岸政策講得更清楚,而不是面對問題時又拋出問題,例如柯說「將詢問中國九二共識的定義為何」,習近平當然會說「臺灣是中國一部分」,這樣的態度令人擔憂是否能將臺灣交給這樣的人。

張國城也表示,賴的政策是最清晰確定,侯市長提九二共識,顯示有意重啟馬前總統路線,但在馬執政後民進黨兩次高票勝選,代表臺灣民意對「九二共識」或是「和中國沒有節制地交流」是有疑慮的,侯市長若要得到臺灣人民支持,應多做省思。

至於聲勢高漲的柯文哲,張國城認為,柯對中態度模糊,提出重啟服貿碰到社會反彈後,又沒有進一步的論述。他認為,不論支持或反對,若要作為國家領導者,對於服貿如此重大議題,應該採取清晰一致的看法,這是負責任政治人物的必要工作,而不是左右逢源、迴避政策表態。

臺灣師範大學東亞系教授范世平則以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亞洲高級顧問葛來儀(Bonnie Glaser)的態度解析藍綠白參選人。他解釋,美國的外交政策事實上是有5個機制在影響,包括:總統、國會、媒體、國務院官僚、智庫。特別是智庫在美國有所謂「影子政府」之稱,可見美國智庫的學者或專家,對政策有很大影響力。

范世平指出,從葛來儀對柯文哲、侯友宜、賴清德三人的立場看來,雖然智庫不代表美國官方,但某種程度也代表了華府關鍵人物對三位候選人的看法。

吳建忠則表示,在國際地緣政治的改變下,臺灣議題面向國際,這樣的發展已經代表是臺灣安全戰略的典範。蔡英文執政時,一直秉持外交和兩岸政策的可預測性,「臺灣認同」也因此變成捍衛民主的關鍵,臺灣不再是「麻煩製造者」。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