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救命恩人 御賜遺物令人驚嘆(組圖)
趙匡胤跌落馬下,敵軍戰將乘機圍了上來。正在這時,一名騎兵飛馳到他面前。(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宋太祖趙匡胤當初只是後周柴世宗手下一名將軍,有一次與敵軍展開了你死我活的廝殺。趙匡胤正殺得興起,不料他的戰馬突然中箭而死。趙匡胤跌落馬下,敵軍的幾個戰將乘機圍了上來。正在這時,趙匡胤手下的一名騎兵飛馳到他面前,跳下馬來喊道:「將軍快上馬!」情急之中,趙匡胤只匆匆看了那騎兵一眼,便跨上戰馬,與敵人再度拚殺起來。
戰鬥結束後,趙匡胤想找到救命恩人,便傳令全軍,懸賞那名騎兵。但意想不到的是,連續幾天也沒有人來領賞。此事一擱就是十來年,但趙匡胤一直沒有忘記那名士兵。
柴世宗死後,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中黃袍加身做了皇帝,富貴天下,更想報答捨身救己的恩人,於是根據自己的記憶,請畫師描摹出騎兵的畫像,在全國張貼找尋,仍無結果。事已至此,趙匡胤猜想,可能為了救自己,那名失去戰馬的騎兵已經戰死沙場。
又過幾年。一天,有一個人拿著當年宋太祖找人的畫像來到皇宮前,對門衛說:「你就說是這個人要求覲見。」門衛層層通報,太祖聽說是恩人來了,急忙相見。
雖然已過了十多年,但太祖立刻就認出,眼前之人正是當年的騎兵。趙匡胤不免感嘆:「我找你許多年了,你怎麼現在才來?若不是當年你捨命相救,我哪有今日?」
老騎兵說:「小民當年救您,是因為您是軍中的主帥,救您就是救了全軍,救了我自己。那次戰鬥之後,小民負傷回到家鄉。陛下找人的畫像我也見了,並揭下一張,以示紀念。陛下能記得小民,已經滿足,不圖回報。」
多年後,太祖找到了救命恩人,但他竟然不圖回報。圖為宋太祖坐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太祖正為他的胸懷稱奇,又見他臉色一變,凝重地說:「小民今天來朝中覲見,並非為己。我的家鄉這兩年連年大旱,顆粒不收,而地方官吏為了顯示政績,又隱匿災情不報,致使餓殍遍野,民不聊生,子食父肉,慘不忍睹啊!小民實在坐立不安,決定來找陛下,希望陛下開恩,救濟天下百姓!」
宋太祖聽完,立即命人籌備賑災之事,又下令給恩人賜金十萬兩,官位隨意挑選。那人卻說:「若是為了官位和錢財,小民早來領賞。小民深知自己的才幹難當大任,平凡度日最好。如果陛下恩准,把賜予錢財一併作為賑濟災民的款項,小民感激不盡!」
老騎兵隨即跪拜在地,宋太祖忙喚他平身,長嘆道:「你如此淡泊名利,情繫百姓,令人欽佩!你既無心留在朝中為官,就派你押運這批錢糧回去吧。」
老騎兵卻再次推辭:「賑濟之事,體現的是陛下的愛民之心,若我押運,難免讓人以為您是還我一人之恩,豈不辜負了皇恩!」
太祖沉吟半許,取來紙墨,親筆寫了一封信函,遞給他說:「如果你遇到了什麼難處,只需拿出此信,就能得到任何幫助。」老騎兵拜謝後,將信函放入懷中。
多年後,老騎兵享盡天年,安然離世。他的子孫整理遺物時,竟然發現了太祖的親筆信。
這個甘於平淡、始終不用皇家關係謀取功名利祿之人,正是邢悚。
在許多人看來,能有幸救皇帝一命,真是摸到了命運的「頭彩」。然而,邢悚並沒有以此為念。《菜根譚》上有句話說得好:「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做人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這本然二字,用邢悚所作所為來破解,最為恰當。人生在世,無論銳意進取,還是田園牧歌,都要記得「本然」,不忘根本,才能領悟生命真正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