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毛越寺的前生今世(圖)
日本平泉毛越寺的前生今世。圖為毛越寺的淨土庭院。(維基百科(作者Nerotaso / CC BY-SA 3.0)
毛越寺位於日本偏遠之地的平泉,由眾多寺廟組合而成,是一座日本有名的佛教聖地,歷多次災害,建築物幾乎全部被燒毀,僅剩的一些寺廟庭園、遺址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發現裡面的中國文化印記隨處可見,竟與大唐、北宋淵源深厚。
毛越寺與北宋
平泉,日文古稱「陸奧國」,就是偏遠之地的意思,真所謂「天高皇帝遠」,當時的平泉是奧州藤原氏領土,且當地盛產黃金,憑此跟北宋進行起了海上貿易,可以說非常富足,其鼎盛時期,當地人口達到近15萬,這個人數別看不多,但在當時,已是僅次於京都的日本第二大城市了。
平安時代(794年-1192年)末期,隨著武士勢力的崛起,當時的日本戰火不斷,當時的平泉首富藤原清衡深受佛教淨土宗的影響,加上又有錢,便決心讓平泉成為一片「佛教淨土」,沒有戰亂、沒有爭鬥,將平泉的寺廟建築與佛教藝術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毛越寺也因此而崛起。
毛越寺與大唐
毛越寺始建於公元850年,為日本佛教天台宗山門派創始人圓仁法師所建,這位大師留唐近十年,其為求法足跡遍及中國諸省,後才在五台山得到天台教義,直到唐武宗禁佛期間,他才回到日本創建了日本天台宗,而毛越寺據說是圓仁法師受到化身成白鹿的「藥師如來」指引所建,後在公元1150年,得到了當時的藤原氏大力資助,毛越寺的規模大增,光僧侶休息的禪房就多達500餘間,殿堂、佛塔之類的有四十餘座,可想當年毛越寺的輝煌。
圓仁法師精通漢文,他在大唐旅行近十年,被其寫成了一本書——《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以旁人的角度記述了當時大唐上至王朝皇室、下至販夫走卒等各色人物的故事,經過地方的各種風俗民情、水陸交通等也是加載得非常詳細,歷史參考價值極高,因此也被人認為與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和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齊名,統稱為「世界三大旅行記」。
毛越寺的前生
1189年,源賴朝攻滅了奧州藤原氏,開啟日本長達700年的幕府時代,平泉約100年的輝煌歷史也就此畫上句點。而毛越寺的建築多數被燒毀,只剩下以大泉池為中心的淨土庭園和平安時代的伽藍遺址基本以完整的狀態得以保存,後與周邊幾處寺廟遺蹟構成了現今的平泉世界文化遺產。
雖然現在沒有多少古建築存留下來,但是裡面的景色和遺蹟還是別有一番風味。一年四季皆有不同風貌可欣賞,春有櫻梅、夏有菖蓮、秋有楓紅、冬有寒雪,其中六月底到七月初的菖蒲最為知名,是日本非常有名的拍照賞花勝地。
毛越寺的今世
毛越寺的山門樸素無華,初進山門,便可看見一個大湖,四周花草茂盛,讓人感覺這不像是一個寺廟,像一個供遊客和當地人休閒娛樂的園林。因為毛越寺本是按照佛教淨土宗的宇宙觀建成,再結合了日本本土的「枯寂」美學與神道教的影響,從而發展出了這種寺廟跟園林相結合的靜心之地,也就是它們所謂的「佛國淨土」。
寺廟中,最吸引人注意的便是「淨土庭院」,毛越寺以大泉池為中心的庭院其實是根據之前殘留的一些遺蹟重建而成,以佛堂與苑池為一體,北面塔山為背景,大泉池中水波微興,池旁還有一些人工設置的沙洲、分水石、立石、枯木假山等,繞著庭院走一周,基本上也就可以把毛越寺大部分的美景都看完。
在整個寺廟中,其根源道場便是正殿,也就是中國人說的大雄寶殿,其建造於平成元年(1989年),供奉的是平安時代製造的藥師如來佛,而在不遠處的開山堂裡面供奉的則是圓仁法師和大日如來像,旁邊還有藤原一族三代族長的畫像。在開山堂前面,種滿了300多種菖蒲花,每年的6月中旬到7月中旬,有很多人都會挑選這個時間來這裡觀光賞花。
在山門旁邊有一個叫「松風庵」的木屋,這是寺廟內的遊客休息處,因「靜心傾聽能聞風吹松林聲」而此名字,裡面有各種蕎麥面及甜點,湯圓紅豆湯、草莓刨冰、甜酒、蕎麥茶布丁、豆餡包等等,主食蕎麥麵有澆汁菌菇蕎麥麵、裙帶菜蕎麥麵、冷滑子菇蘿蔔泥蕎麥麵等,其口感滑潤、風味濃郁,而且是手工擀成,走累了可以來這裡坐一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