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爛尾樓(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看中國2023年6月21日訊】中國多個省市爆發爛尾樓停供潮接近一年後,大多數相關房地產項目至今無法復工,未能如期交付。有觀察人士認為,目前不僅一般老百姓,就連銀行也對開發商解決爛尾樓問題失去信心。
中國官方從未公布全國的停工(或爛尾)樓盤數量。《經濟觀察報》6月16日引述建築業第三方資訊平臺「百年建築網」對全國範圍內超過1000個項目的保交樓交付進度進行調研:截至5月底,華南、華北交付進度較好,比例分別達56%和40%;而西南和華中地區交付比例僅分別達到15%和16%。交付率最低的省份是河南,只有11%。
調查指河南僅一成爛尾樓如期交付
在臺灣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徐世榮眼中,中國的爛尾樓危機是一個政治問題。他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土地開發往往帶來暴利。不少中國的地方實力人士都在不同程度上投入到土地開發、不動產買賣。在地方政府的影響下,銀行會借貸給開發商,除了造成大筆資金投放到房地產,也釀成土地投機炒作的空間。
徐世榮估計,所謂「保交樓」是中國針對這類開發商採取的政策,目的是給予他們時間,減少損失。
徐世榮說:「這些開發商大部分都屬於社會上比較上層,經濟能力比較強的人士。他們影響公共政策的能力也比較強。中國的開發商往往跟地方政府的關係也很密切。要是讓他們損失慘重,要賠很多錢,這些開發商可能會不願意。他們可能會要求政府必須做一些紓困。」
2019年後中國房市走下坡,政府加強監管導致部分房地產公司的流動資金出了問題,因而留下了大量爛尾樓。去年7月,全國多個省市有數以萬計業主發聲明,不願再每月付房貸給停工已久的預售樓盤,引發了房地產和金融危機。其後人民銀行、住建部等部委透過金融層面支持房地產,推出2000億人民幣「保交樓」貸款支持計畫。近期各地已逐步發放第二期總額2000億元的紓困資金。
分析:4000億對保交樓杯水車薪
不過,開發商要獲得紓困資金並不容易。《經濟觀察報》引述一名接近中國住建部的人士透露,在全國第一批申請項目匯總後發現,首批2000億元遠遠不夠,因此篩掉了可能帶有投資屬性的商住公寓類項目,優先保障住宅項目。
也有本已申請到專項借款的房企,由於審計發現資產價值不合格,被要求收回借款,導致項目再度停工。
去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及銀保監會發布重量級的「金融16條」支持房地產政策,進一步鼓勵金融機構提供配套融資支持。然而,據瞭解,能拿到專項借款的開發商已經不多,能得到配套融資的更少。有銀行界人士透露,商業銀行對「金融16條」有自己的考量,其中以針對開發商的資產評估尤為關鍵。
報導引述一名地方政府官員的話說,單純依靠紓困資金保交樓並不現實。兩個批次共4000億元的專項借款,約投放給400萬戶房源,但僅恆大一家,在全國範圍內的待交付房源就達到150萬戶,並且開發商也未必有足額資產抵押。
臺灣政治大學學者徐世榮說,4000億紓困金對於解決中國爛尾樓危機可謂杯水車薪。而專項借款也好,配套融資也好,對於銀行來說都是吃力不討好而且高風險的項目。
徐世榮說:「中國太大了。每個地方政府都在蓋樓,不是某一城市的問題。僅憑4000億人民幣要來解決問題,確實是九牛一毛的。(房地產)價格跟以往比起來低了很多,銀行收起來(抵押物)會變成它的負債。中國的銀行大部分都是公營的,這樣會很傷腦筋。」
復工復產後中國經濟反彈不如預期
臺灣臺北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吳建忠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多數爛尾樓未能如期交付和老百姓買房動力下降有關,尤其是復工復產後的中國,經濟反彈不如預期。
吳建忠說:「美中科技戰、俄烏戰爭,加上《反間諜法》的頒布,造成大量外商、外資外移。北上廣深的商辦大樓無法出租,完全無法帶動商品房的銷售,更不要說在疫情期間,民間經濟的重挫導致目前民間買房的動力下降。」
吳建忠說,過去一年中國不少開發商都在搞促銷,卻未能起到預期效果。
吳建忠說:「(老百姓)對房市政策不看好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疫情以後,經濟並沒有顯著上升。過去中國的房地產被炒得太高,哪怕有再多政府補貼,不僅是人民對於這樣的爛尾樓信心不足,銀行的貸款也出現了因為品質不佳而無法履約的情況。」
臺灣政治大學學者徐世榮表示,在中國,房地產是地方政府經濟的重要部分。若爛尾樓問題無法解決,有可能拖累政府財政,導致城市發展失衡。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