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捲土重來 全球氣溫或創新高(圖/視頻)
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下,美國加州安吉利斯國家森林公園(Angeles National Forest)內莫里斯水庫(Morris Reservoir)水位非常低。(圖片來源:David McNew/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6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聞天清編譯/綜合報導)厄爾尼諾現象(El Niño)今年再次捲土重來,太平洋地區已經開始出現熱帶氣旋,為了應對極端氣候世界各國正在競相做準備。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預測,此次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會導致全球氣溫在2023年或2024年創新高。
太平洋已出現厄爾尼諾現象
綜合路透社、BBC News和英國《衛報》報導,被稱為厄爾尼諾現象的自然氣候現象已經在太平洋開始出現,可能會為因氣候變遷而更加溫暖的地球帶來高溫天氣。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除了助長太平洋的熱帶氣旋外,還增加了美洲部分地區及其他地區降雨和洪災的風險。
6月8日,NOAA宣布,經過3年以較冷的拉尼娜(La Niña)現象為主的氣候之後,厄爾尼諾現象已經開始。「隨著整個赤道太平洋地區的海面溫度高於平均值,5月份已出現了弱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意味著東太平洋水域溫度比平時高。今年在厄爾尼諾現象開始之前,即5月全球海面平均溫度比有紀錄的溫度高出約0.1攝氏度。這可能會加劇極端氣候變化,如澳大利亞會出現乾旱,給美國南部帶來更多降雨天氣,並減弱印度的季風。預計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持續至明年春季。
NOAA氣候預測中心氣象學家米歇爾·歐勒(Michelle L'Heureux)說:「我們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氣候變遷)狀況。」
英國氣象局(UK Met Office)長期預測負責人(head of long range prediction)亞當·斯凱夫(Adam Scaife)說:「我們幾個月來的預測都有跡象表明,(厄爾尼諾現象)它現在正在加速,但就強度而言,它看起來真的會在今年年底達到頂峰。」「明年全球氣溫創下新紀錄絕對是有可能的,這取決於厄爾尼諾現象的嚴重程度。」
根據《科學》雜誌5月發表一項科研論文稱,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可能令全球經濟損失達3萬億美元,極端氣候導致農業生產、製造業大幅減少,助長傳染性疾病傳播蔓延。
秘魯政府已撥款10.6億美元用於應對今年厄爾尼諾的影響和氣候變化,面臨颶風威脅的菲律賓也已成立一個特別政府小組來應對預測極端氣候的後果。
全球上一次強烈的厄爾尼諾現象全面爆發是2016年,當時世界經歷了歷史紀錄以來氣溫最高的一年。在2015年至2016年出現厄爾尼諾現象期間,秘魯沿海的鳳尾魚種群數量驟減,澳大利亞大堡礁近三分之一的珊瑚死亡。
東太平洋溫暖的海水通過對流(convection)將熱量傳導至高空大氣中,從而產生雷暴(thunderstorm)。NOAA氣象學家湯姆·迪利貝託(Tom DiLiberto)說:「當厄爾尼諾現象移動溫暖的海水時,它會移動到雷暴發生的地方。這是第一張倒下的大氣多米諾骨牌。」
厄爾尼諾現象對全球氣候的影響
在厄爾尼諾現象期間,美國南部會迎來更涼爽、更潮濕的天氣,而美國西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區則更加溫暖、乾燥。
由於風向的變化,風暴未能在大西洋形成,美國境內的颶風活動減少。不過,太平洋熱帶氣旋得到加強,風暴經常入侵脆弱的島嶼。
中美洲、南美洲一些地區迎來強降雨;澳大利亞忍受極端高溫、乾旱和出現叢林大火。
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會給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帶來喘息的機會,非洲之角最近連續5個雨季沒有多少雨水。與導致該地區變得乾燥的拉尼娜現象不同,厄爾尼諾現象會給非洲之角帶來了更多降雨天氣。
厄爾尼諾現象與拉尼娜現象
據維基百科公開資料顯示,厄爾尼諾現象是指東太平洋海水每隔數年就會異常升溫的現象,它與中太平洋、東太平洋(約在國際日期變更線及西經120度)赤道位置產生的暖流有關(包括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區)。厄爾尼諾現象為「東太平洋升溫階段」,周期可持續2到7年(通常接近4年),此期間西太平洋的氣壓較高、東太平洋的氣壓較低,降雨多發生在9月至11月期間。
與厄爾尼諾現象相對的「東太平洋降溫階段」的現象稱為拉尼娜現象,此期東太平洋的海面溫度低於平均值、西太平洋的氣壓較低、東太平洋的氣壓較高。近代則將上述兩現象以及南方震盪現象合併稱為厄爾尼諾-南方震盪現象(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簡稱ENSO),其是指熱帶中太平洋和東太平洋赤道位置上大氣與海洋間交互作用發生變化,海面溫度發生高低溫循環。
包括厄爾尼諾現象及拉尼娜現象在內的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現象會造成全球性的氣溫及降雨變化。例如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南美洲地區會出現暴雨,而東南亞、澳大利亞則出現乾旱。依賴農業和漁業的國家,特別是太平洋附近的發展中國家,通常受到衝擊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