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港督彭定康:香港的下場就是台灣的下場(圖)


末代港督彭定康的著作《香港日記》在台灣出版了中譯本。(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6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香港最後一任總督彭定康的著作《香港日記》上個月在台灣出版了中譯本。彭定康8日在線上分享會表示,當年中國在香港實施「一國兩制」,原是鼓勵台灣與中國大陸統一的提案,但現在台灣人看到了「一國兩制」的結果,也影響了他們對中國的看法。

末代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在去年香港回歸25週年之際出版了《香港日記》英文版,讀書共和國集團的黑體文化出版社則在今年5月出版了中譯本。6月8日,台灣智庫與黑體出文化出版社舉辦連線分享會,邀請正擔任英國牛津大學校監的彭定康進行線上分享。

《香港日記》紀錄了彭定康在1992至1997年擔任港督期間的日記,描述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的運作方式,以及隨著主權移交臨近發生的事。

彭定康表示,在最後一任港督時期,他試圖加速香港民主化,在不改變《香港基本法》與《中英聯合聲明》的狀況下增加了可以直選區議員的選區與席次,也建立了香港良好的文官制度。

彭定康指出,習近平上任後開始擔心會失去香港控制權,因此不推動香港的民主化與自由化。彭定康說,有一位外派北京的英國外交官曾評論,中共是極權主義者,對工作認真執著,但彭定康認為,認真執著卻不是,因為中國並非言而有信,任何時候都有可能食言。

他在書中提到,除了中國共產黨,還有一些英國商人及政府高官都因為要與北京保持良好的關係,而反對他提出的政制改革。西方國家過去存在一種幻想,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會帶來政治改革,香港的經濟發展會影響中國,自欺欺人地以為中國總有一天會成為民主國家。

很多人熱衷於與中國做生意,在這個龐大市場謀利。彭定康說,當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時任工黨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曾表示,中國邁向民主之路不可擋。但彭定康認為,相信經濟發展會帶來政治改革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他回憶,在香港期間曾前往一間精神病院,院中的一位文質彬彬的病患問道:「你不覺得中共是暴君嗎?」「英國作為最古老的民主國家,為什麼要解放香港時沒有詢問港人的意願?」彭定康說,現在想起來,全香港最理智的人竟住在精神病院。

台灣香港協會理事長桑普詢問彭定康對於「一個中國」的看法,彭定康保守回應道,他無意解讀「一個中國」的現狀,因為會激怒中共,有可能對台灣人不利,香港的下場有可能是台灣的下場,極權主義絕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彭定康也表示,香港人相信台灣對於這個世界所貢獻的價值,香港現狀也證實中國共產黨對台灣民主自由的社會形成威脅。他說:「台積電如果在極權主義下發展,並不會成功,因為極權社會不會容許這樣的企業存在。」

彭定康表示,當英國開始與北京就香港主權移交後的前途進行談判時,當時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提出先前已向台灣推銷過的一個鼓勵台灣與中國大陸統一的提案,就是「一國兩制」,也確保香港在主權移交後50年不變。

彭定康說,50年不變的承諾寫在「中英聯合聲明」中,香港主權移交後確有一段時間能維持以往的自由民主,但習近平掌權後,中國將有自由民主的香港視為對中共政權的生存威脅,「我相信他們對台灣也有同樣看法。」

彭定康說,中共逐漸摧毀港人的生活方式,蠶食一項又一項的自由,違背一個又一個的承諾,激起全世界的憤慨及爭論,促使他出版這本日記。

彭定康說,台灣有法治、民主、自由,現在台灣人也看到了「一國兩制」的結果,相信這也影響台灣人對中國的看法。

在其著作中,彭定康憶述了與北京當局打交道的種種經歷及體會。他說,香港是一隻會生金蛋的雞,甚至被形容為「煤礦礦坑裡的金絲雀」,但在中國經濟快速成長下,中國愈繁榮,對香港的成功就愈不在乎。書中寫道:「如果中共認定要把金絲雀捏死才能確保中共政權得以延續,難道他們還會有所猶豫嗎?我向來覺得答案是不會。」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