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大陸,到底誰是誰的衣食父母?(圖)


圖為去年香港回歸25週年之際,香港學生們走到在電視屏幕前看習近平。(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6月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綜合報導)國泰風波發生後,官媒居高臨下、措辭嚴厲地批評香港人歧視普通話大陸人,還「理直氣壯」地說大陸人是香港的衣食父母,讓一幫「愛國」人士和小粉紅激動不已。有財經專家撰文以正視聽——香港才是大陸的衣食父母!

《人民日報》海外版公眾號「俠客島」在國泰風波後連續兩日撰文批評國泰,宣稱香港發展離不開國家和內地人支持,「內地遊客是香港服務業的衣食父母之一」。

事實上,在官媒過去20多年來潛移默化的洗腦宣傳中,很多大陸人真心以為香港要背靠祖國才能發展,以為在重大事件上是中央出手,香港才度過難關,比如亞洲金融風暴。(真實情況是中央政府從未出手相助,前特首董建華憶述,他當時向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求助,對方以有違一國兩制為由反對。最後香港政府自行以外匯儲備穩定股票市場及聯繫匯率脫離險境。)

在謊言重複一千次就變成真理的大陸,很多大陸人都以香港「衣食父母」自居,特別在國泰風波後,並沒有理性審視事件,而是跟著官媒數落香港,要求香港做出這樣那樣的改變,以迎合他們的喜好。

時評人顏寶剛日前撰文表示,官媒的連番狙擊背後有多重目的,除了針對國泰這一家英資企業,也借事件全面整頓所有在港英資機構,以及進一步提升普通話以至大陸人在香港的社會地位,讓他們變相形成「特權階層」,以此來消滅港式廣東話及本土價值。

不過他認為當局的做法頗具諷刺意味。因為不論依靠航空業賺錢的國泰,還是香港經濟本身,多年來均是「食四方飯」,「衣食父母」來自全世界,並非如官媒所言僅靠內地單一客源。

他引述《國泰年報》指,大陸市場對國泰盈利貢獻有限。以2022年為例,中國、日本及韓國的「北亞航線」,所佔的可運載量僅佔整體比例13.5%。相比之下,飛美洲及歐洲的可運載量佔比分別為34%及24%,反映歐美市場才是國泰「食四方飯」的主要收入來源。

顏寶剛又指,服務業的確是香港重要經濟的命脈,但本港服務輸出一直以金融及運輸為主導,兩者合共佔比逾七成,而旅遊業的服務輸出佔比極微,即使今年第一季兩地通關後,佔比回升後,也只有4.5%,遠未及疫情前水平,更談不上甚麼「衣食父母」!

相反,香港才是中國大陸的「衣食父母」。他說,過去幾十年香港對中國經濟發展貢獻良多,以今年首四個月為例,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就為大陸提供近800億美元的貿易盈餘,相當於6,700億港元,佔大陸整體貿易盈餘多達三成。

不過香港對中國的貢獻又何止於此呢?他說,香港更重要的功能是提供資本及資金流入。以2021年為例,香港就為大陸提供的「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就達到1,317億美元,相當於逾萬億港元,更佔當年整個大陸外資總額七成有餘,可見在引入資本方面,香港一直發揮巨大金融傳導功能,是大陸最大外來投資來源。

對於很多「愛國」人士因為飲用「東江水」或食用大陸入港食品而對中央感恩戴德,感激流涕。顏寶剛提醒,這些產品是香港人以高價購買所換得的,不是來自中央的施捨。而國際貿易的「輸贏」其實是貿易盈餘抑或虧損,以大陸對香港這個細小城市能賺取這麼龐大的貿易盈餘,香港恐怕才是大陸真正的「衣食父母」!

另有分析人士對《看中國》表示,早年中港兩地人民真是「血濃於水」,因為普遍香港人都有大陸親屬,所以當香港人生活富裕後,就非常關心大陸親人的生活狀況,不時接濟他們。加上當時共產黨韜光養晦,比較安靜,不像現在戰狼上身。

該分析人士說,以往大陸有任何大災大難,如華東水災,汶川地震,香港人都出錢出力。在汶川地震一事上,來自香港的捐款就高達220億港元。這種「血濃於水」是民間自願、自發的表現。後來「血濃於水」被中共騎劫,每次想利用香港、統戰香港的時候,就打出「血濃於水」這張牌,令香港人厭惡。

分析人士還指,近20餘年香港所有的大型基建項目都由國企承接,比如耗資1,415億港元的機場三跑項目,由國企中交建及其子公司承包;去年竣工的將軍澳跨灣大橋則由另一國企中國路橋承建。所有工程所使用的建築材料均購自大陸。

此外,香港政府高價採購很多大陸產品,小到醫管局旗下醫院使用的換氣扇,大到青島四方生產的列車。最近有報導指港府正積極推動電動車,欲全線引進大陸比亞迪。總之,誰是誰的「衣食父母」,還要從長計議!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