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復甦搖搖欲墜 揭示更深層次困局(圖)


中國經濟多年積累的潛在問題正重新抬頭。(圖片來源:Fotolia)

【看中國2023年5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編譯綜合報導)隨著經濟復甦搖搖欲墜,小販重返中國街頭。目前,重新開放帶來的反彈狀態逐漸消失,中國經濟多年積累的潛在問題正重新抬頭。

據路透社5月30日報導,王春香推著手推車在上海繁華地段兜售糕點,與當局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她能得到的工作收入不足以維持生計,「薪水太低了,」這位43歲的女人在為一位顧客提供用鍋蒸好的年糕後說道。

「在我這個年紀,沒有多少知識,做清潔女工每月只能賺5,000到6,000元人民幣。上海的房租太貴了,即使是低質量的房子也要2,000-3,000元人民幣,」她說。

隨著疫情大流行過後中國社會的生活恢復正常,小販們湧上街頭。在經濟復甦不平衡、就業和工資增長緩慢的情況下,他們希望至少能增加收入。

幾十年來,在亞洲其它地方很常見的街頭小攤和小販,但在中國許多城市都被禁止或受到嚴格監管,當局認為它們不雅觀。

然而,有跡象表明,地方政府正在給小販更多迴旋餘地,預計這一趨勢將持續下去。

本月,中國山東省淄博市的燒烤攤引起了媒體的關注,因為大批遊客光顧街頭小吃攤,迫使當局發出過度擁擠的警告。

深圳市於1999年禁止街頭擺賣,將從9月起放寬對街頭攤位的限制。上海市正在就修改小販條例徵求公眾意見,並在4月份表示已為小販設立了數十個名額。西北部的蘭州市本月表示,它將指定地攤區域,以鼓勵創新和創業。

仲量聯行首席經濟學家Bruce Pang表示:「一些地方政府在穩定當地經濟和就業市場方面面臨巨大壓力,因此嘗試鼓勵街頭販賣是很自然的事情。」

中國官方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家庭收入同比增長3.8%,就業市場仍然低迷,青年失業率創歷史新高。

同樣,經濟壓力迫使上街的小販冒著被罰款或產品被沒收的風險。

28歲的王雪雪在上海用她的踏板車賣花,她更喜歡在指定區域兜售商品,她說這些區域偏僻,「當局當然想抓我們,否則我們不會跑得這麼快。」

即使在官方表示應該保持沒有街頭經濟的「政治中心」的北京,也可以在旅遊景點看到小販。

鋼筆銷售商盧偉在疫情前擁有自己的店舖,但在2020年因銷售額下降和無力支付租金而取消了租約。他現在在北京後海沿岸兜售價格為30元人民幣的鋼筆,但生意不佳,「人們口袋裡沒有錢。即使他們有錢,他們也不想花」。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5月30日的報導直言,中國復甦勢頭減退揭示更深層經濟困局。十多年來推動經濟增長的樓市繁榮和政府過度投資已成過去式。家庭和地方政府被巨額債務所累,一些對未來憂心忡忡的家庭正儲備現金。與此同時,中西方關係的惡化正在扼殺外國投資,中國官方針對國際盡職調查和諮詢公司的一場新行動就是這種關係惡化的鐵證。

有經濟學家表示,這些不斷惡化的結構性問題正阻礙中國經濟增長。中國經濟年增速可能很快會降至只有2%或3%,而不是以往常見的6%-8%的增長水平。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萎縮令中國經濟雪上加霜。

匯豐(HSBC)首席亞洲經濟學家範力民(Frederic Neumann)表示,中國當前令人失望的復甦表現,確實意味著一些結構性阻力已在發揮作用。

鑒於作為中國以往主要增長引擎的投資和出口萎靡不振,今年的一大期望曾是中國消費者會大幅增加支出。然而,儘管放棄了近三年的「清零」防疫政策嚴格封鎖後,人們的消費有所增加,但中國並未出現其它經濟體擺脫疫情影響時的那種消費激增局面。

消費者信心低迷,更重要的是,北京當局還無法改變中國民眾長期以來傾向於儲蓄而非消費的習慣。這種習慣一定程度上源於薄弱的社會保障體系,家庭必須存更多的錢,以備醫療費用和其它緊急情況之需。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中國家庭消費支出約佔年度GDP(國內生產總值)的38%,而美國的這一比例為68%。

紐約諮詢公司22V Research的中國問題研究主管Michael Hirson表示,最大的疑問在於,我們對中國經濟結構性放緩的認知是否正在轉變為信心問題?那就有點兒惡性循環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