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維穩」金融 經濟艱難之際增流動性(圖)


市場預計未來幾個月貨幣寬鬆政策可能不可避免。(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5月1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編譯/綜合報導)5月15日,中國央行(PBOC)續作到期的中期政策性貸款,同時維持利率不變,符合市場預期。但市場預計未來幾個月貨幣寬鬆政策可能不可避免,以支持經濟復甦。

中國央行表示,將向部分金融機構提供的價值1250億元人民幣的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貸款,利率保持在上次操作的2.75%不變。

中國央行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今天的操作旨在充分滿足金融機構的需求,「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在路透社上週對30名市場觀察員進行的調查中,26名參與者(佔比86.7%)預計MLF利率不會發生變化,而4名受訪者預計會降低。

北京當局在去年12月取消了嚴格的防疫措施,這開始重新點燃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信貸需求,但1-4月的經濟和金融數據情況不佳,令人們越來越擔心在最初的反彈之後,勢頭正在放緩。

由於國內需求低迷和投資者情緒不佳,北京當局可能不得不加大寬鬆力度,以確保經濟復甦保持在正軌。

一些分析師表示,在中國大型銀行第一季度利潤率下降後,即將降息會進一步增加銀行盈利能力的壓力。

澳新銀行高級中國策略師邢兆鵬表示:「銀行可能無法降息,因為它們的淨息差已接近180個基點的警戒線。」

「如果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可能會引發金融風險,」他說。

續作的1250億元其中有1000億元MLF貸款本月到期,意味著為銀行體系淨注入250億元新資金。

中國央行在聲明中表示,央行還通過7天逆回購協議注入20億元人民幣,同時將該利率維持在2.00%不變。

巴克萊經濟學家在上週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我們認為令人失望的信貸數據和不斷上升的通縮風險增加了以降息形式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的可能性」;「如果當局要打破通貨緊縮/通縮螺旋,就需要採取整體方法和協調一致的政策,來穩定房地產市場並提振消費者和企業信心。」

他們指出,中國央行似乎更傾向於調整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和其它結構性工具,「但瓶頸是需求疲軟,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他們補充道。

5月15日,中國央行發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回應通縮、存款利率、人民幣匯率等熱點問題。

中國央行稱,「當前我國經濟沒有出現通縮。通縮主要指價格持續負增長,貨幣供應量也具有下降趨勢,且通常伴隨經濟衰退。我國物價仍在溫和上漲,特別是核心CPI同比穩定在0.7%左右,M2和社融增長相對較快,經濟運行持續好轉,不符合通縮的特徵。」

不過,經濟學家們有不同的看法。

海外智庫「天鈞政經」研究員宋維駿指出,中國經濟通縮,結合金融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根據中國央行的數據,M2的月增速已經連續12個月超過10%,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仍未回暖。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空轉現象,流動性在金融系統內而沒有到實體經濟當中,即銀行發放出去的貸款由於多種原因又轉變為銀行的存款。

經濟學博士馬紅漫認為目前出現了通縮跡象:CPI雖然是正增長,但對應GDP(國內生產總值)5%左右增速目標,CPI卻接近零,是明顯的物價萎縮。

中國社科院經濟教授劉煜輝出席華夏基金春節投資策略會時警告,「中國已進入通縮的時代,「中國眼下的經濟形勢一句話來講:就是通縮開始了。經濟已經落入衰退像限,老百姓確實沒錢,六個荷包蛋確實癟下去了。中國14億人,按照央行的統計,現在是7億人負債,如果把小孩子和老齡人剔除的話,接近全民負債」。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