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恩:針對維吾爾人的強迫勞動仍在繼續(圖)
2006年10月10日,一名工人在新疆一個棉花廠裡儲存棉花。(圖片來源:Servais Mont/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5月15日訊】共產主義受難者紀念基金會(Victims of Communism Memorial Foundation,VOC):一個教育、研究和人權方面的非營利組織,致力於紀念全世界超過1億的共產主義受害者,並為那些仍然生活在極權主義政權下的人爭取自由。
中國數字時代曾報導過多期關於新疆強迫勞動的內容,然而共產主義受難者紀念基金會(VOC)的知名學者鄭國恩(Adrian Zenz)的最新研究表明,在新疆棉花的採摘中仍然存在強迫勞動,甚至部分地區變本加厲。作者還批評,現行的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的強迫勞動指標,非常不容易捕捉到由國家支持的新疆系統性強迫勞動。
報告中引用的一些中國國家內部文件顯示,從2019年起,新疆的勞動力轉移變得非常具有強制性。那些「內心工作動力不足的人」被反覆進行"思想教育",甚至各地區編製了"懶人"名單。在一些地方,竟然有超過60歲的老年人也被強制派去摘棉花。更嚴重的是,作者指出新疆強迫勞動的目的主要不是為了賺錢,而是作為一場政治運動,讓維吾爾人臣服於中共。
報告指出,儘管新疆棉花採摘的機械化有所發展,「但在2021年和2022年,維吾爾人繼續通過強制性的勞動力轉移被派去摘棉花,這種季節性的勞動力轉移仍然是新疆五年計畫(2020-2025)的一部分,因為南疆維吾爾地區種植的優質長絨棉仍然無法用機器收割」。
目前,新疆的棉花產量佔地中國的90%以上,比2020年的85%還高。報告表示,這種擴張部分是通過大規模的土地轉讓而實現的:「維吾爾農民被迫將其土地所有權交給大型私營或國家主導的實體,然後接受國家安排的勞動力轉移」。因此,由於土地是掠奪維吾爾農民而來的,哪怕是機械化收割棉花也是在剝削維吾爾人的權利。
作者還發現,儘管中國當局的"勞動教養"制度在2013年已經被廢除,但是在新疆的監獄農場,軋棉廠等工廠仍然在運營。
最後,作者特別批評了國際勞工組織的強迫勞動指標體系。對於國際勞工組織衡量強迫勞動的11項指標,他指出,"這些指標是為了衡量個別公司或經濟部門的強迫勞動。它們在很大程度上不適合評估由國家支持的強迫勞動中的關鍵機制,特別是在新疆,國家的強制動員目標主要是政治性的"。
他還表示,"國家支持的強迫勞動不容易通過檢查單個工人來發現,特別是在新疆這樣高度壓抑的環境中,他們不能自由發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