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4月對俄貿易增長超四成 對美出口下跌

【看中國2023年5月10日訊】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中國對俄貿易額同比增加超過四成,對「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也出現增長,但對美國的出口卻明顯下跌。

中國海關總署5月9日發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4月,中俄貿易額同比增長41.3%,達到731.48億美元。其中,中國對俄國出口336.86億美元,增長67.2%;中國自俄國進口394.62億美元,增長24.8%。

俄國掀戰遭西方制裁 中國成最大受惠者

臺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侍建宇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指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遭西方國家禁運和制裁,俄羅斯很多東西要跟中國購買,中國成為最大受惠者,也像俄國規避西方制裁的「白手套」。

中國海關總署另外指出,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4.6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其中,對哈薩克斯坦等中亞五國,和對沙烏地阿拉伯等西亞、北非國家的進出口分別增長37.4%和9.6%。

侍建宇指出,中國發布的數字有多少真實性無法證實,很多國家還沒公布三、四月份的數據,如果要證明真實性,要比對才正確。

侍建宇表示,中俄進出口數額大幅增加,是造成「一帶一路」國家相對進出口量增加的原因。中國公布的數據特別突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的提升,具有宣傳目的。

中方強調對「一帶一路」國進出口增加 學者:宣傳作用

侍建宇說:「它主要要表達,儘管西方國家,美、日、韓對它制裁高科技、禁運,對中國影響不大,因為中國在‘一帶一路’還有亞非歐等其他國家進出口數額也是很大的,它不需要依靠美、日、歐來維持它進出口的能力。(中國的數據)主要用來作宣傳用的,這非常明顯。」

侍建宇提到,俄烏戰爭一年多來,俄羅斯公布全國GDP沒有下降太多,顯示西方制裁無效,且在疫情期間下降很正常。有人要取代原來跟俄羅斯進出口的那些國家,那中國當然等於取代他們的角色,所以中國對俄羅斯和歐亞大陸進出口數量就特別多,品項涵蓋第一類到第三類都有,如大眾商品、消費奢侈品、高科技產業等。

侍建宇表示,中國解封后的反彈並不令人驚訝,隨著俄烏戰發展會有什麼變化、是否能持續增長才是觀察重點。至於脫鉤導致的衰退,能否在幾年間彌補,可預見是中國想努力發展的方向。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中國對東盟進出口2.09萬億元,同比增長13.9%,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5.7%;對歐盟進出口1.8萬億元,同比增長4.2%。中國首4個月對美國出口同比跌14.3%,進口跌2%。路透社根據數據計算,中國對美首4個月貿易順差985.8億美元。

侍建宇說:「高科技這幾個月進口下降,是美國對中高科技脫勾政策的結果。中國買不到晶元、材料等高科技產品、原料,這方面短缺約二、三百億美元數額。」

學者:中國出口增加是趕工疫情封控訂單

臺灣的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吳瑟致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分析,中國今年出口勢必比去年增長許多,主要因為過去兩年多的封控措施導致很多工廠停產、停工,在去年底解除疫情封控後,許多中國企業正在完成、消化過去面向國際下的訂單。

吳瑟致說:「另一方面,許多外商企業看中國市場變化,從中國移出相關生產機器、資金,也帶動中國出口增長現象。到年底、明年,這出口的增長趨勢能否維持,就可以作為中國在整體上,對外貿易關係是否能恢復過去穩健增長態勢的觀察。」

美國禁止出口中國關鍵零組件 臺灣進出口至中國也下滑

吳瑟致提到,加工、產業升級需求會帶動進出口連動性。中國許多關鍵零組件、機床需要從外國進口,過去兩、三年,美國不斷在科技上圍堵中國,在半導體產業,尤其高階晶元禁止出口中國。技術上的限制,以及美國等許多國家對中國竊取技術上的疑慮,導致中國進口額下降。

吳瑟致舉例:「從兩岸經貿關係明顯可見,今年第一季,從臺灣進口到中國的量有很明顯的下滑,下滑幅度高達兩位數,這表示在兩岸貿易的經貿結構出現變化。」

吳瑟致提及,中國在吸引進口方面也呈現類似態勢,國際針對中國相關產業的限制,導致中國進口明顯下滑,四月下滑幅度幾近8%。而下滑幅度是否會繼續擴大,將連帶跟中國內部經濟發展情勢有很大關連性。

吳瑟致強調,當中國內部經濟發展沒有往產業升級方向前進,或受一定程度限制,進口的需求就會下滑。再者,許多外國企業對中國的經營市場失去信心,外商的外移也會影響中國整體進口的需求。

版權所有 © 2006, RFA。 經自由亞洲電臺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許可進行再版。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