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2條家訓 讓一家族出59位丞相59位將軍(圖)
山西省聞喜縣禮元鎮的裴柏村先後出過59位宰相、59位將軍等等,創造了中華文明的一大奇觀。(繪圖:志清/看中國)
中國傳統的倫理綱常思想特別注重家庭教育對於後代子孫的良性引導與規約,因此,中國採取家訓來囑誡家族人士已經擁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了。家訓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十分有特色,在古代家庭教育的施行過程中,始終佔據重要位置。最著名的實例,當屬山西運城聞喜縣出現的裴氏名門望族。
造就奇觀的裴氏家族
據悉,裴家先祖解邑君被封到此地,遂去「邑」從「衣」,以「裴」為姓。裴氏後來又分成了三支,分居河東、西涼、燕京等地。不過,追源溯流,他們的祖上皆是出自於聞喜縣的裴氏,因此民間流傳「天下無二裴」之說。
從古迄今,這個傳承2000多年的名門巨族,誕生過3000多位古代官員。根據史冊記載,正史立傳與載列者有600多人;名垂後世者,不下千餘人;七品以上官員,多達3000多人。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這3000多位裴氏官員中,居然沒有出過甚麼貪官污吏,令人不由讚嘆家風的正直、清高。
如若說地更詳細點,在這上下兩千餘年間,裴氏家族先後出過59位宰相人,59位大將軍,14位中書侍郎,55位尚書,44位侍郎,11位常侍,11位御史,211位刺史,77位太守,至於郡守以下,更是多到不計其數。許多人發現,到達裴晉公祠之前,必定途經118級青石臺階。其實,這恰恰是象徵著59位宰相和59位將軍的臺階,令人縱使尚未登臨,就已經預先產生敬仰先賢之感。像唐朝開國元勛裴寂、唐宰相裴耀卿,以及南宋史學家裴松之,皆是出自聞喜縣裴家一脈,這也是為甚麼裴氏所在的裴柏村享有「中國宰相村」、「中國名人第一村」之美稱。根據統計,在唐朝統治天下的289年期間,平均每17年就從這個裴氏家族誕生一位宰相。這件事情,著實是這個小村子創下的一大奇觀。
除了上述官職,裴家還多次跟皇室聯姻,因此裴氏家族出過3位皇后,4位太子妃,2位王妃,21位駙馬。因此,民間常說的「「富不過三代」、「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等俗語,還真的無法套用在裴氏家族上,而須改說:「將相接武、公侯一門」。
12條《家訓》造就非凡裴氏家族
裴氏家族之所以能夠擁有長盛不衰的源動力,並造就出代代英傑的能力,秘密都藏在12條莊重、嚴謹的「裴氏家訓」中。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朝代如何更迭,裴氏家族的族人始終謹守祖訓,各個謙和守禮法、崇尚懿德佳行。
裴氏家族的家訓家規歷經多年不汰,可謂是最經典、光耀奪目、最可傳承的文化精髓。那麼,究竟是哪12條《家訓》,讓裴氏族人如此遵奉呢?
裴氏家族的12條《家訓》為:一、敬奉祖先;二、孝順父母;三、友愛兄弟;四、協和宗族;五、敦睦鄰里;六、立身謹厚;七、居家勤儉;八、嚴教子孫;九、讀書明德;十、淳厚戚朋;十一、慎重言語;十二、講求公德。
裴氏家族還有10條《家戒》,包括:一、毋忤尊親;二、毋辱祖先;三、毋重男輕女;四、毋事賭博;五、毋為盜竊;六、毋貪色淫;七、毋吸菸毒;八、毋酗酒好鬥;九、毋忘本崇洋;十、毋入幫派。
裴氏家族的這12條《家訓》和10條《家戒》的核心內容,即是「重教守訓,崇文尚武,德業並舉,廉潔自律」。最主要是要求裴氏家族的子孫必須要做到崇德尚德、勤儉持家、以忠義為本、廉潔奉公、忠心報國。裴氏先祖留下的這些規戒,實則反映了古人一再強調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信念堅守與價值追求。
此外,裴氏先祖立下規矩:但凡有族人恣意妄為,變成了一位貪官污吏,那麼待此人過世之後,絕對不可葬入裴氏祖墳。這條明例或許說明了裴氏家族出3000多位官員,卻沒出過壞官員的主因何在了吧!裴氏每一代族人應該都是牢記先祖的誡訓,並殷勤奉行,方得使裴氏家族從未出現過貪腐成性、悖恩棄義、大姦大惡之輩。
試想這般的望族大家能如此光耀門楣,將家訓傳承千年,那12條默默無言的裴氏家訓,真真發揮了強大的訓誡警醒之作用,以及承載整個家族的精神底蘊與文化內涵的莫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