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好嗎?你的工作觀決定你的人生格局(圖)
你的工作觀決定你的人生格局的展開。(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網上有個段子,有專家在公眾號裡發問:「如果工作是一個人,你覺得它是你的什麼人?」結果收到五花八門的回答:「工作是包辦婚姻——不愛他,但又要對他負責。」「工作是負心漢,我那麼專一,今年被裁員。」「工作是老媽,逼著你幹這幹那。」「工作是孩子,不捨得放棄又拿他沒辦法。」⋯⋯
工作是什麼?養家餬口?自我實現?為了社會貢獻?每個人想法不盡相同。一個人對工作的態度、看法和價值取向,就是他的工作觀。
聽聽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艾米.瑞斯尼斯基怎麼說?他曾把工作觀分為三種:
第一種,把工作當「差事」(Job);
第二種,把工作當「職業」(Career);
第三種,把工作看成自己的「使命」(Calling)
上述三種工作觀體現出不同的人生設計。一個人對自己生命的整體設計規劃、方向和價值觀的總體把握,就是他的人生格局。從中可見,一個人的工作觀,就是他的人生格局。
有什麼樣的工作觀,就有什麼樣的人生展開,反之,有什麼樣的人生格局,就會反映出什麼樣的工作觀。
你敷衍工作 敷衍的是你自己
有個編輯朋友曾自豪地說:我現在練就了一個招兒。我編輯任何文章,只用三個組合鍵,Ctrl+V(粘貼)、Ctrl+A(全選)、Ctrl+X(剪切),多一個我都不用。
這樣做編出來的文章能好嗎?敷衍的是誰?幾年後,這人出去找工作都找不著。
生活中,多少人也像這樣摸魚工作,最後落個一無所成的下場。
你「躺平」混日子 日子就混你
有人工作時能偷懶絕對不賣力,能糊弄絕不多下功夫。久而久之,那些得過且過的日子,會慢慢變成困住自己的深淵。
例如,有個人學平面設計,剛畢業時,他在一家電商公司做平面設計師。因為是初創公司,領導要求不嚴,只要沒有大問題,基本一稿過。這就給了他渾水摸魚的機會。
他鑽各種空子。如果要畫一張活動海報,他就逛逛各設計網站,能抄就抄,能改就改,從不苦心研究。
如果要給產品設計示意圖,他不考究什麼字體,不琢磨元素搭配,隨便找一張背景,把產品圖往上一貼,小修小補就完事了。
後來,這家公司因為疫情倒閉,他不得不另尋出路。
他面試了一家大廠。人事給他出了一道面試題,要求運用幾款設計軟體繪一張圖,他露怯了,因為以前一個PS打天下。
好的公司面試通不過,他只能重新找那些設計要求不高的小公司。
這不就是混日子的結局?混到最後永遠只能在小水窪裡扑騰。
你圈著自己 就永遠找不到新的出路
知名媒體人和菜頭,早年在航空公司工作。在一次飛機起航前,他發現有這個航班缺少落地天氣報告。於是,他交代副班去落實這份報告,因為沒有這份報告,飛機不能準時起飛。
兩個小時後,他來詢問副班落實的進度,副班告訴他氣象局的電話打不通,沒能聯繫上。聯繫機場的調度也電話打不通。到處聯繫不上,副班就會乾巴巴地在原地等消息。
和菜頭只能自己多番打聽,聯繫到了機場工作人員,拿到天氣報告後順利起飛。
在副班眼裡,自己已經做了本分的工作,其餘的則超出了自己的工作範圍。生活中像副班這樣的人不可勝數,如提線木偶一樣,撥一下動一下,不撥他就不動。
他們只管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份內的事,只想著拿多少錢,出多大力;分外的事,找各種理由開脫。
還有一個例子。一群工人正在鐵路上勞作,一列火車緩緩停在軌道旁。
隊長傑克被鐵路公司董事長邁克邀請上去,暢聊了一個多小時。
原來,20年前他們曾同時加入鐵路公司。
有工友半開玩笑地問傑克:「那為何他成了CEO,你卻還要跟我們一起頂著大太陽干力氣活?」
他垂下頭:「20年前我只為每小時2美元的工資工作,而邁克卻為他心中的鐵路事業而工作。」
你付出越多 人生資本越多
《通往財富之路》一書中說:給自己打工的人,其實是把自己的同一段時間出售了兩次,一次出售給老闆,換來了薪水;一次出售給自己,獲得了成長。
獵豹CEO傅盛,年輕的時候曾入職周鴻禕創辦的3721公司。有一次開會,周鴻禕囑咐傅盛一定要做好會議記錄。
周鴻禕天馬行空地講了好久,傅盛不僅把內容全記了下來,還仔細研究每段話之間有什麼聯繫,如何串起來,弄到半夜兩三點。
第二天一早,周鴻禕辦公桌上就放了一份整潔漂亮的會議記錄。傅盛把所有的口語化的語言變成有重點、有摘要的書面語。幾小時的會議,內容清清楚楚展現在了三五張紙上。從那以後,周鴻禕所有的會議記錄都是傅盛來做。
人就像一把刀,你想鋒銳,你想刃如秋霜,完全看你有多用心,看你能否不吝時間,反覆打磨自己。為自己打工的人,每一份工作、每一次任務都會把它當成一次磨刀的機會。
工作中付出越多,你的人生資本越多。(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一位年輕有為的報社記者曾有幸,去採訪企業家松下幸之助。
為了這次來之不易的採訪機會,年輕人努力找材料、列提綱,做了充足的準備工作。
因此,他與松下幸之助先生談得很愉快、很投機。
採訪結束後,松下親切地問年輕人,你現在每個月的薪水是多少?
年輕人不好意思地回道,薪水很少,一個月才十幾萬日元。
松下笑著說,你的薪水遠遠不止於此,就像你在銀行存錢一樣,錢存進了銀行是會生利息的,而你的才能也會在社會的銀行裡生利息,將來能連本帶利地還給你。
其實,我們在工作上的付出,都是在為打開廣闊的人生積攢資本。沒有誰的高薪,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得來。
一個人想從山底爬上峰頂,沒有捷徑可走,只能豁出命地磨技能,練能力,一步一步地往上走。
努力和不努力的後果不一樣
心理學家武志紅講過一棵蘋果樹的故事。
有一棵蘋果樹,第一年結了10個果子,9個被摘走,自己只留下1個。
第二年它只結了5個果,4個被摘走,也是留下了1個。
「既然努不努力,結果都差不多,那又為何還要努力呢?」
它越想越心安理得。
最後結的果越來越少,被人砍去當柴燒了。
這個故事看似結束了,可它沒講完的部分,更令人深思。
因為蘋果樹忘了,它本來還可以繼續成長,直到結50個果子、結100個果子……留給自己的果子就會變多了。
我們工作也一樣,一時的結果無關緊要,自己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當你選擇混日子,選擇敷衍工作,其實就是拒絕了長成參天大樹的機會。
一個人的工作觀,就是他的人生格局,他怎麼去工作,他的人生格局就怎樣展開。人如果「躺平」,得過且過,將工作當差事敷衍,那麼禁錮的就是自己成長的路,再往大了說,禁錮的是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