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履新總理23天 釋三個信號和三道難題(圖)


2023年3月13日,李強舉行首次總理記者會。(圖片來源: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4月4日訊】(看中國記者苗薇綜合報導)在國家級經濟角色方面缺乏經驗的李強,就任中共新一屆總理後的二十多天裡,參加多場與經濟有關的公開活動,祭出了拯救經濟的多重信號。外界質疑,一向秉承政治第一的體制裡,李強的新政能在多大程度上落到實處?BBC中文網撰文總結了李強上任後釋放的三個信號以及面對的三個難題。

根據中共政府網的記錄,截至4月2日,中共總理李強在上任以來的23天,共參加了15場與經濟有關的公開活動。

3月30日,李強進行第一場外交活動,在博鰲亞洲論壇發表講話再次強調改革開放,同時稱「中國經濟增長的動能和態勢是強勁的」。李強表示,「和平是發展的前提,絕不能生亂,絕不能生戰,否則我們就會自斷前程。」

BBC評價說,李強演講內容大體上四平八穩,並沒有衝上媒體頭條的金句。但這句「絕不能生亂生戰」還是體現出李強的個人特點,超出了中共政治語境的習慣。透過李強目前為止發表的公開講話,BBC總結了他執政思路的三個信號。

第一,李強在不少政策上,延續了前任李克強的軌跡。例如,「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等提法,均是其前任李克強常常掛在嘴邊的話。李克強上任之時恰逢全球金融海嘯之後,對「防風險」很敏感,「李克強經濟學」屢見不鮮的表述如「不出臺刺激措施」、「去槓桿」都意在於此。

第二,李強在多次外交會談中,提及在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新領域的合作。

李強在3月29日會見象牙海岸總理阿希,3月31日會見西班牙首相桑切斯,4月1日會見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以及4月2日會見日本外相林芳正,無一例外提及有意將上述領域作為雙方合作的新引擎。

第三,對外商喊話將進一步開放。

李強公開參與的15場活動中,他基本上圍繞兩個主題在對外資喊話:中國的發展為不確定的世界經濟注入很大確定性;中國將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放開市場准入。尤其李強強調要「不斷地優化,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制度環境。」

但外國企業卻對中國市場望之卻步。有網友評價說,用「敢」這字,一開始就擺明瞭中共政策令人畏懼,所以不敢,因而鼓勵「敢干、敢闖、敢投」。

李強急於挽救經濟,但BBC指出,李強正面對三大難題。一是重建民企信心;第二是吸引外資;第三則是幫助中國跨過所謂「中等收入陷阱」。

BBC質疑道,李強對外資和民企的喊話甚至承諾,能在多大程度上落到實處?

報導引述了經濟學人智庫(EIU)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蘇月的觀點,李強試圖向私企和外國投資者保證,中共政府將堅持發展民企並歡迎外資。但是,「即使李強作為一個親商的總理出現,並且在浙江和上海的任期內有良好的記錄,但缺乏制度化的措施意味著信心不會立即恢復。」

有觀察人士表示,作為中共國務院的新任掌舵者,李強更重要的身份是習近平的「近臣」,將很難有自己的主張和創見。但也有反對意見認為,忠誠是李強的潛在優勢,這會讓他更有空間推行政策,他不會像李克強一樣被習近平視為競爭對手。憑藉習、李的私人關係,反而能夠助力李強取得更大成績。

BBC則認為,如今的李強面對體量更大、更複雜的經濟難題,他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習近平的支持,還值得觀察。

除此之外,李強重振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極為嚴峻的就業形勢。《日經新聞》4月2日報導,在中國,由於勞動力市場持續疲軟,經濟衰退程度嚴峻。

另有報導指出,在房地產低迷引起上下游產業鏈斷裂,大批企業倒閉、大量員工失業的背景下,中國進入一個「蕭條的就業市場環境」中。

中共國家統計局3月15日公布的資料顯示,中國16歲至24歲勞動力的調查失業率已接近25歲至59歲勞動力失業率的4倍。而中國經濟在2023年持續下行,1月-2月官方公布的個人所得稅同比下降了4%,顯示失業人數在增加。

上個月,研究中國經濟轉軌的斯坦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許成鋼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的經濟整體上是呈下行趨勢已經十多年了。最近這幾年,問題遠比過去更嚴重。長遠的整體經濟下行趨勢應該是總趨勢,是不會改變的。除非它(中共)的制度有基本變化,因為它這個整體經濟下行趨勢是由它的經濟制度帶來的。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