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形勢為何比預料更嚴峻?(圖)
中國經濟 工廠產出(圖片來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
【看中國2023年3月29日訊】習近平在莫斯科臨別時對普京的「豪言壯語」,既是對西方的恫嚇,也有虛張聲勢的成分。習近平知道沒有滿足普京的關鍵要求,普京很沮喪,需要給他打氣。此行習近平不敢給普京更大支援,不僅有利己的盤算,也有出於不得已的原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國的經濟形勢,比所有人預料的都要嚴峻。
與國內朋友交流,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沉悶和壓抑,所有人對經濟的預期都非常不好。影響這種情緒的有這樣幾個因素:第一,外企和出口導向的私企撤出中國的速度遠比預料的更快。許多人原以為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不易動搖,他們沒想到,全球供應鏈的調整並不像想像的那樣難,尤其是越南,竟有能力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從中國吸引如此多的勞動密集企業,出乎許多人預料;第二個因素於此有關,那就是外企撤離對中國經濟的就業和景氣的衝擊,比預料要強烈;為甚麼會這樣呢?這會不會是一種心理和輿論的過度反應呢?我相信很多人都像我一樣,被中國失業潮的各種短視頻報導所震撼,現代傳媒手段無疑會放大對各種壞消息的負面效應。不過,我相信多數人都明白,因失業和求職不易而引發的負面預期,有人所共知的深層根源,那就是中國經濟積累了幾十年的結構性失衡。也就是說,外資意外加速撤離引發的失業潮,只不過是壓倒中國經濟長期預期的最後一根稻草。
問題是,習近平和他的執行班子,為甚麼沒能及時扭轉對穩定經濟極為不利的預期惡化呢?直接原因,就是他們對終止「清零」後,外資工廠大量撤出,訂單急劇下降,完全沒有預料到,而隨後,權力交替又耽擱了不少時間。不過,在這些表面現象背後,有更為系統性的原因。從主觀方面,我看到新班子管理經濟的知識和應對危機的能力嚴重不足。一個具體的例子,就是他們明知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十分緊迫,居然下令扣減退休職工醫保的個人賬戶。這不僅是一個不義的決策,而且是一個缺乏經濟學常識的愚蠢決策。這個決策暴露了管理中國經濟的新團隊缺乏起碼的專業知識和判斷力。退休職工和老人,應該是社會消費傾向最高的群體,在消費需求嚴重不足的危機時刻,政府不僅不應減少他們的可支配收入,反而應增加他們的福利收入。即便是在財政危機的情況下,也必須這樣做,否則就有可能令經濟危機更加惡化。
客觀方面,一個系統性的問題就是多年來高度依賴農民工的體制,供養出一個極為龐大的寄生性權貴群體,這個群體不僅擁有巨額的私人財產,而且在國家的社會保障支出中佔有難以想像的高份額。高官、高管和專家的退休金,月收入可達數萬,是農村低保的幾十倍。最近有消息透露,每月退休金超過一萬元的人數,可能高達數百萬。
很明顯,這是中國經濟過去二十年來養出來的一個巨大腫瘤,這個結構性的問題究竟有多嚴重,外界知之甚少。也正因如此,中外專家在對中國經濟進行分析和預測的時候,都不得不假設這個巨大的腫瘤不存在。而現在,北京管理經濟的團隊,已經無法繞開這個地雷。坦率說,債務問題、房地產問題,可以拖下去,但這種地雷不能不排除。不難想像的是,中國經濟還會有類似這樣的地雷被發現。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