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表態:支持美國晶片政策限制中國發展(圖)


3月16日,《晶片戰爭》作者Chris Miller與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會談。(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3年3月16日訊】3月16日,《天下》雜誌特別邀請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與《晶片戰爭》一書作者Chris Miller現場對談,從地緣政治大視角,瞭解半導體競合新賽局與臺灣面臨的挑戰。

在對談中,張忠謀問Chris Miller在兩岸無戰爭,美中無戰爭的前提下,怎麼看半導體供應鏈在未來五年變化?Chris Miller認為,將會出現兩極分化,一邊是中國,一邊是美國,加上現在美國、歐洲、日本、印度等國都希望提升半導體產業地位,所以晶片投資規模會越來越大。

不過Chris Miller表示,以前記憶體晶片集中在韓國,邏輯晶片集中在臺灣,機臺集中在歐洲,以後這種集中化現象會慢慢降低,相信五年後再來討論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會有很大轉變。

張忠謀表示,他同意Chris Miller的供應鏈趨勢兩極化的說法,美國開始推出半導體相關產業政策,目的就是要讓中國發展半導體速度慢下來,對這點他也沒意見,甚至可以說支持這樣的方向,讓中國發展半導體的腳步緩慢下來。

張忠謀指出,中國半導體製造技術落後臺灣約5-6年,他看過中國最先進的晶片在製造方面遇到困難,是台積電5-6年前就可輕易製造出來的。

張忠謀再次提到美國的晶片與科學法案,並指出支持美國這方面的產業政策,這讓中國的腳步緩下來。但臺灣也被稱為最危險的地方,讓美國認為不能全然仰賴臺灣。

他認為,這對臺灣來說是一種困境,必須要思考其中原因。就如同Chris Miller在書中提到的,如原物料、材料、設計服務等關鍵,也都是晶片戰爭的關鍵因素。

另外,現場也討論到,對於英特爾(Intel)同樣考慮要做晶圓代工,美國是否有機會在晶片供應上能「自給自足」?

Chris Miller說,他認為半導體國家很難自給自足,主要是因為大家都參與在供應鏈中,就算要自己打造供應鏈、對企業而言是利多,但恐斥資很多錢也不會讓技術到位,尤其像台積電擁有競爭優勢的規模,全球分工是必然趨勢。

張忠謀則引述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曾向他分享內容,「台積電已學會和400位供應鏈夥伴合作,猶如一起在舞池裡跳舞;但英特爾從頭到尾一直都是一個人在舞池獨舞。」這一點,他非常認同黃仁勳的看法。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